作者:堂吉偉德
對于倒賣專家號的號販子,醫院在不斷治理,公安機關也一直在強力打擊。從一些醫院掛號大廳的情況來看,號販子的身影的確少了,然而,這并不意味著號販子就此絕跡。最近,在一些掛號APP和微商中,就出現了號販子加價出售專家號的情況,“電商”成為了另一個號販子倒賣專家號的渠道。
越是資源緊缺,越是“黃?!狈簽E。號販子倒賣醫院專家號的現象,既是民生之痛,也是治理難點。2016年,一段“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黃?!钡囊曨l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一女子在醫院大廳怒斥“黃?!睂?00元的掛號費炒到4500元,而醫院與黃牛里應外合,害得從外地趕來的她排了一天隊都沒掛到號。此事因輿論的密切關注產生了強大推力,各地紛紛開展了打擊醫院“黃牛”的聯合執法行動,對顯性的“黃牛炒號”行為進行了一次有力打擊。
但是,這種“運動式”的治理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號販子泛濫的問題,因為治理“黃牛炒號”行為涉及到技術、管理、法律等各個方面,需要醫院、患者和執法部門的全面參與。只要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為“黃牛炒號”提供滋生土壤,讓其復活。
眼下,號販子的線下治理尚且如此艱難,有了APP和微商的輔佐,號販子倒賣專家號變得更加容易,醫院號販子轉場互聯網成了“電商”,這種線上交易因其網絡的隱蔽性大大增加了打擊難度。
實際上,線上交易離不開線下的支撐,即便號販子披上了“電商”外衣,但獲得專家號源的途徑并沒有發生改變,依然得維持之前的狀態。因而,在“掛號實名制”的掛號方式下,號販子所謂的特殊通道其實就是“借名擠號”,即利用別人的身份信息搶到專家號,然后對外銷售。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內外合作”控制號源——醫院內部人員將專家號提供給“黃?!备邇r銷出,然后彼此進行利益分成。但無論那種方式讓號販子獲得并倒賣了專家號,都說明相關治理還存在著漏洞,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掛號實名制”流于形式。
從技術上講,解決“黃牛炒號”的最好手段就是“掛號實名制”,并限制每個人掛號的次數和間隔時間。從各地醫院現有的情況看,實名掛號已經基本實現,可是從“黃?!笔种懈邇r購號就診的患者,盡管掛號單上不是自己的名字,卻依然可以順利走完整個就診流程,足以說明醫院在就診過程中,對掛號信息沒有進行必要的核實。單就這一點,就不足以把“黃牛號”遏制在使用環節。
其實除了醫院“黃牛號”之外,其他服務行業也有自己的“黃?!眴栴},雖然各行業倒賣的對象不盡相同,但打擊票販子的方式可以共通。整治醫院“黃牛炒號”現象,就可以借鑒鐵路對“黃牛炒票”行為的治理手段:重慶交通大學教授黃承鋒認為,整治倒票現象,一方面,鐵路部門要徹底清查“內鬼”,一旦發現必須堅決清退;另一方面,要在制度設計上堵住現有漏洞,盡可能壓縮“黃牛黨”的利潤空間。
對于醫院的“黃牛炒號”行為也是一樣,可以采取類似措施,一方面醫院加大內部管理,對暗地里與“黃牛”合作的內部人員給予嚴厲處罰甚至是人員清退,對醫院未能核實掛號信息的行為,也應及時管控,讓醫院真正承擔起主體責任;另一方面,相關方面要加大對轉場成為“電商”號販子的打擊力度,在既有的法律框架內創新執法手段,增加對其的刑罰措施,以真正起到法律震懾的作用。在既有的制度設計中,針對醫院號販子的約束僅有一部《治安管理處罰法》,懲罰上限僅是15天拘留加1000元罰款,對醫院履行主體責任等方面,也同樣缺乏應有的法律約束力。(堂吉偉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