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福州一處剛建設完工的房地產樓盤。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中國經濟新時代:2018,藍圖如何展開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走過2017,中國經濟克服重重困難實現穩中向好;邁向2018,中國經濟如何破局攻堅、實現更好發展?
從中央政治局會議看2018年中國經濟走向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8年經濟工作。這次會議對2018的定位不同尋常——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十九大報告描繪了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藍圖,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出2018年經濟發展的清晰走向——
一個根本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個重點:現代化經濟體系開篇布局;
一個長效機制: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保障住有所居;
一道防火墻:防范風險要取得積極成效;
一個底線任務:向深度貧困地區發力;
一條紅線: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明顯減少。
從積極變化看中國經濟新氣象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克服風險挑戰,實現穩中向好。從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目標來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均體現“穩”的態勢。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
新一年,新起點。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中國經濟不僅要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開篇布局,也要扎實推進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以破局攻堅之勢,邁向高質量發展周期。
從“三大變革”看實體經濟新態勢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筋骨,是在全球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國重構競爭力的有力抓手。以創新為驅動,踏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我國實體經濟正呈現出新態勢。
回顧2017,新技術、新模式、新應用不斷涌現,產業結構更加“輕盈”與“智慧”;邁向2018,實體經濟正朝著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動力更強勁的方向闊步發展。
從守住風險底線看中國經濟應對新挑戰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陣痛和風險如影隨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被列為打好決勝全面小康三大攻堅戰的首位。
走過2017年,中國經濟在守住風險底線中平穩運行。展望2018年,風險挑戰依舊存在,確保中國經濟巨輪從容前行,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筑牢風險防控網。
從全面開放看中國經濟新格局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過去五年,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在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展望未來,全面開放必將讓中國在尋求自身發展和探索全球治理上邁出新的步伐。
從“住有所居”看中國樓市新發展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實現全體人民的“安居夢”,一個平穩健康發展的樓市必不可缺。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是2018年要著力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要“力爭取得明顯成效”。這意味著明年我國在長效機制建設上將邁出實質步伐,“住有所居”的目標落實將“擲地有聲”。
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爆發,制造業、消費等領域都在發生“數字蝶變”。有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攀升。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不斷創造新的可能,世界也因此認識一個全新的中國。
實現歷史性變革 邁向高質量發展
這是全球矚目的發展“奇跡”——
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背景下,盡管面臨下行壓力,中國經濟再上新臺階,過去五年年均經濟增速超過7%,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這是展現活力與韌性的“中國力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進,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復雜局勢,科學判斷,正確決策,真抓實干,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經濟巨輪向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劈波斬浪、揚帆遠行。
黨的十九大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一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
?
相關鏈接:
中國海博會通過湛江走上海洋經濟世界級“T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