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媽媽的100多粒精神類藥物
姐妹倆中毒昏迷3天才醒
媽媽患有精神疾病
靠爸爸一人打工養家
欠下近5萬醫療費一籌莫展
楊開洪在照顧小女兒,她的手還有點抖,不說話。
姐姐小欣醒了后說想回家。本版圖由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洪旭 攝
誤服藥物、毒藥,是兒童意外傷害的六大因素之一。12月17日,來自萬寧市長豐鎮的兩名小女孩就因為誤食成人藥物中毒昏迷,在萬寧市人民醫院洗胃等對癥治療后,又緊急轉院海口。在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又進行了洗胃、血漿置換等治療,昏迷了3天才終于清醒。
目前,孩子病情好轉,但已欠下醫療費近5萬元,這個貧困農家正在為孩子的醫療費發愁。
小姐妹倆誤食媽媽的藥物中毒 昏迷抽筋
12月17日中午12點,萬寧市長豐鎮長水村的楊開洪干完工回家,一推門進去,就被嚇到了:兩個女兒暈倒在地上,本來就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婆也嚇到,坐在現場不知所措。
“老婆看到這樣的情況也嚇傻了,也不懂打電話給我。”楊開洪說,隨后他緊急叫大哥過來幫忙,送小孩到萬寧市人民醫院救治。醫生給小孩洗胃,因為抽筋還打了一針,隨后因為病情嚴重又緊急轉院海口。
17日上午,楊開洪出門時叮囑老婆要吃氯氮平,那是一種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隨后便出門干工。經后來了解,他的老婆吃了藥后就去洗衣服,藥遺忘在了桌子上,然后兩個女兒在家玩,不知道什么時候打開了3個藥瓶,可能以為是糖果,就吃了一些藥。據事后估算,兩個小孩共吃了差不多100多粒藥。
“因為那個藥(氯氮平)有糖衣,像吃糖一樣,不苦。”海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急救中心主任雷智賢說,小孩不懂事,可能以為是糖,其中3歲的妹妹小怡吃得比姐姐多,此外妹妹因為年齡小、體重輕,受傷害較嚴重,還出現消化道出血;4歲的姐姐小欣相對好點,但也處于昏迷狀態。
緊急洗胃輸血治療 昏迷3天后才清醒
“送來的時候兩個孩子處于昏迷中,伴有抽筋。”雷智賢說,經查看,決定再為她們洗胃,但藥物的有效成分早就吸收了,洗出來一些藥物沉渣。
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住院醫師朱乃云表示,妹妹小怡病情嚴重,出現呼吸衰竭,全身代謝性酸中毒,于是緊急進行了氣管插管,上呼吸機輔助呼吸,隨后又進行輸血治療。其中,妹妹進行了3次血漿置換,姐姐進行了2次血漿置換。
當時,省婦幼保健院緊急聯系省血液中心,幸好找到了所需要的B型血,因為量大,血庫庫存不夠,還從其他地方調配血液過來。“要是沒有及時做血漿置換,那么妹妹情況就很危險。”朱乃云說,到了19日下午,姐姐終于清醒了,但不愛說話。護士問她想做什么?她回答說想回家,想睡覺。妹妹則到了20日下午才清醒,目前不說話,但從眼神看出來,她能聽到大人所說的內容。妹妹還有手抖的癥狀,還需要做抗感染治療。姐妹倆誤食的精神類藥物會損傷神經系統,還需看一下是否會導致說話受影響。
姐妹倆沒買新農合保險 欠下近5萬醫療費令人愁
“現在兩姐妹病情好轉,妹妹還需進一步治療。”朱乃云說,截至21日下午,兩個孩子共花費了6萬多元,之前已經交了押金1.5萬元,現在還欠了近5萬元。
“情況比較危險,能搶救過來十分感謝醫生。”21日下午,記者在省婦幼保健院兒科見到了楊開洪,他守在女兒的床邊,一籌莫展。他的大哥在老家為他四處籌借費用,但還不知道籌了多少錢。
楊開洪說,他2011年和妻子結婚,育有3個女兒,大女兒由外婆撫養上學,他和妻子帶著兩個小女兒。因為妻子患精神疾病需常年吃藥,家里靠他一個人打工掙錢,經濟十分困難。“因為沒有錢,去年購買新農合保險時,就沒有給兩個女兒買。”楊開洪說,他后悔不已。希望有好心人可以幫幫忙,幫孩子渡過難關。
愿意伸援手的好心人,請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6123。
溫馨提醒
家中藥物要放好 別哄騙孩子說藥品是糖果
經了解,省婦幼保健院兒童急救中心經常遇到誤服藥物中毒的孩子,需要大人提高警惕,重視保護孩子。
對此,雷智賢建議,誤服藥物、毒藥是小孩意外傷害的原因之一,家長務必要保管好家中藥物,必要時上鎖。還有一些滅鼠藥、農藥等不要放在飲料瓶里,以免兒童誤服。
如果孩子誤服藥物、毒藥,要立即打120,可以用手指刺激孩子的咽部,讓孩子把藥物嘔吐出來,然后抓緊時間送醫院搶救。就醫時,一定要帶上所誤服的毒物或藥物及其外包裝、說明書,到醫院交給醫生,為醫生診治爭取時間。
如何防止兒童誤食家中藥物?
1藥箱放在櫥柜高處,櫥柜最好上鎖;
2每次用完藥要收好,別遺留在飯桌或茶幾上;
3養成擰緊藥瓶的習慣,鎖好藥瓶安全蓋,減少孩子拿到藥的機會;
4告訴孩子藥品危險,并解釋為什么需要服藥;
5不要為了讓孩子服藥,而哄騙說藥品是糖果,或吃起來像糖果。
?
相關鏈接:
海口瓊山一工地19名工人食物中毒已治愈 系誤食野薯引發?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