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廣江
最近,一張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通知”被熱傳,原因是三名兒科醫生因超負荷工作均已病倒,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帶孩子前來看病的家長們得知停診的原因后,紛紛表示愿意理解,并送上祝福。據了解,海河醫院最近一個月以來,每天每位醫生接診至少60人,幾乎每晚七點以后才能下班。
社會的理解令人欣慰,但停診背后傳遞出的信號令人擔憂。在這一事件的背后,是不斷蔓延全國的“兒科醫生荒”。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近5年來,中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下降到10萬。2016年,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能分0.53位兒科醫生。據估算,我國兒科醫生缺口逾20萬人。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兒科醫護隊伍顯得更捉襟見肘,各大醫院“兒科爆棚”現象屢見不鮮,停診也不罕見。
其實,相關部門也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不久前,國家衛計委發文對2018年元旦春節期間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做了強調,要求醫院切實做好兒童冬季疾病高發期兒科醫療服務工作,不得出現停診和拒診情況。然而醫院仍然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兒科人手不夠終究不能內科湊。醫院停診雖然違規,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為何兒科醫生普遍短缺?醫生“職業之痛”在兒科醫生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兒科被稱為“啞科”,醫患溝通困難,容易出現糾紛。相比于其他醫生,兒科醫生工作繁忙、待遇低、壓力大、風險高的問題尤為突出,不少人紛紛離職轉行。同時,兒科在醫院的地位也很尷尬,兒科用藥量劑量小、輔助檢查少,影響“創收”,在醫院中“并不受待見”。因此,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從醫前選擇專科方向時,大多不選擇兒科。這個困境不破,兒科看病難乃至停診現象還會發生。
為解決“千兒半醫”的問題,相關部門拿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舉措。2016年,教育部宣布恢復和擴大1999年取消的兒科專業招生,每省至少有一所高校舉辦兒科本科層次專業教育,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兒科醫師總數達到14萬人以上。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兒科醫生數量短缺的問題。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除了停診的無奈,更多的是要加大動態監測力度,建立預警機制,合理調配兒科醫務力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調度豐富臨床經驗的醫生“轉行”成為兒科醫生,盡可能避免停診。同時,醫院應做到盡量優化兒科醫師配置和醫療設施,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政策的落實需要一個過程,但孩子們等不起,期待有效措施能加碼提速,盡快解決“兒科醫生荒”難題。(陳廣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