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候鳥老人們在三亞灣休息。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三亞,中國海南省南部的一個濱海城市,以充沛的陽光、湛藍的海水和細軟的沙灘而聞名。在近日中國多個地區被冰雪統治的時候,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來自遼寧省沈陽市的黃益民和他的老伴正躺在三亞灣的沙灘邊上曬太陽,他們習慣每天午后來這里的躺椅上躺一會兒,喝個椰子汁,吹吹海風,聽一聽人群的嬉鬧。 黃益民告訴記者,他們夫妻倆從2011年開始每年都來三亞過冬。這里的陽光對他們的風濕關節痛很有好處。
“這個時候我們老家的風吹在臉上就像刀割一樣,滴水都能成冰了,而這里卻可以享受日光浴,到海里去游泳,簡直像是兩個世界。”黃益民說。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像黃益民夫婦這樣前來過冬的人有數十萬之多。他們為了躲避寒流而南下,來到這個常年與冷空氣“絕緣”的地方。開春或是夏季,他們再返回原住地。因為這樣季節性的往返,他們被當地人稱為“候鳥”族。
圖為候鳥老人們在跳舞。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除了在海邊吹吹海風,曬曬太陽,“候鳥”們也熱衷群體活動。“或許大家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兒女又常常不在身邊,所以我們更喜歡熱鬧。”來自重慶的“候鳥”張新麗說。
晚上7點半左右,張新麗和往常一樣前往位于三亞大東海旅游區附近的一個廣場,隨著歡快的音樂,跟著老師一起做起各種自創的舞蹈動作。
“并不是要跳得多專業多好看,只是跟著節奏一起跳就會不知不覺變得開心起來。”張新麗說。
記者看到,現場除了有廣場舞,還有健身操、太極拳、交誼舞等活動,宛如一場盛大的游園會。這其中多數是“候鳥”族,也有一些當地人,甚至不少外國游客。他們被這樣熱鬧新奇的場面吸引,紛紛拿出相機拍照留念。
根據不同的愛好,“候鳥”之間還形成了各種社團,策劃一些聚會和活動。來自南京的夏幫棟老人就加入了詩歌協會,協會不時組織交流活動,以詩會友,還建立了微信群天天分享各自的創作。
圖為老人們在廣場上跳舞。新華社記者 代超 攝
在這一個遠離家園的避冬之所,“候鳥”們不僅將自己的生活過得頗為愜意,也為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帶來了商機。養生、旅游、房產等行業的經營者都找到了自己的大量目標客戶。
但同時也有人說,大量涌入的人口帶來了諸如物價的上漲、資源的緊張等問題,導致外來者與本地人之間產生矛盾。
城市管理者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近年來,三亞政府不斷出臺各類政策和措施以增進“候鳥”族和當地人的了解,發動“候鳥”人才參與城市建設。同時,實行網格化管理,把“候鳥”族劃歸到每一個社區,享受和當地人同樣的管理和照顧。
此外,三亞還成立“候鳥”服務站,組建“候鳥”志愿者團隊,成立“候鳥”人才黨支部……這些舉措的出臺也大大提高了“候鳥”群體的積極性,羅九如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在三亞居住的十余年,她跟隨過志愿者在三亞沙灘撿拾過垃圾,勸導過漁民群眾一同保護海洋環境,撰寫過珊瑚保護建議,參與聯合國紅樹林保護專項工程,并發起了三亞海鷗召回計劃。
“分歧和爭端往往源自文化差異和風俗習慣的不同。”羅九如說,“時間久了,互相理解了,相處就非常和諧了。我的海南鄰居們熱情淳樸,在我兒女不在身邊的時候給我很多幫助。”
今年年初,60多年黨齡的她還申請將黨組織關系從原單位轉到了三亞市天涯區,成為三亞市天涯區“候鳥”人才黨支部書記。目前,她和候鳥人才黨支部的成員們正在策劃“天涯候鳥論壇”,為三亞建設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既然被比作‘候鳥’,為什么不好好愛護我們的棲息地呢?況且我現在已經從‘候鳥’變成‘留鳥’了。”羅九如笑著說。
?
相關鏈接:
冬季候鳥反季游受熱捧?加價、自費陷阱多專坑老年人
三亞38家企業向“候鳥型”人才提供165個崗位
東方市拓寬人才引進渠道 吸引“候鳥”人才
“候鳥”老人遺失救命藥 海南民警愛心接力幫找回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