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進行大會登臺發言和大會即席發言。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攝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建議將‘急救課程’列為廣東省中小學的必修課!”“廣東應推進‘廁所革命’……尤其要增加女性廁位,這個建議首先得到我老婆的大力支持。”昨日上午,廣東省政協第十二屆一次會議舉行大會登臺發言和即席發言。作為廣東省政協會議品牌的即席發言中,委員們紛紛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熱點問題及醫療、教育、環保等民生問題踴躍發言。或澎湃激昂,或幽默風趣的發言引來會場一陣陣掌聲。
大會現場:即席發言熱烈有秩序
昨天,廣東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迎來了備受期待的“大會發言”環節。今年的大會發言依舊分為“登臺發言”和“即席發言”兩部分。
即席發言熱烈有秩序,中肯的建議、生動的表達,帶熱了現場氣氛也引起觀眾共鳴。省中醫院急診大科副主任丁邦晗特地穿上白大褂到現場,他大力呼吁“將急救列為中小學必修課”,現場觀眾數次鼓掌,表示對其支持。
來自農業界的委員周世明是來自東莞的花農,從事花卉種植30多年。為了取得發言機會,為農業界傳遞聲音,她特意帶來了自家種的兩束鮮花,下面的綢帶寫著“特色小鎮”,表明自己的發言內容。拿到麥克風后,由于第一次在這么多人面前說話,緊張到手都有些顫抖。她告訴記者,自己站起來之前,已經默默地練習了十多遍。她說,廣東花卉種植歷史悠久、生產的花卉遠銷國內外,而且交易量巨大,但沒有將花卉與文化藝術、旅游等有機融合,十分可惜,應該建設花卉特色小鎮,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省政協委員蘇忠陽發言時,手持一瓶自己打來的河水,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呼吁政府加大跨界河涌治理力度。
熱點
至少7名委員為大灣區建設建言
在登臺發言及即場發言環節,至少有7名委員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言,涉及機制體制、平臺搭建、人才環境、傳統文化等方方面面。
省政協委員張志兵表示,多年來,粵港澳區域協同發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四多四少”的情況:會晤對話多、實質協商少;需落實事項多、職能銜接少;政府唱主角多、社會參與少;原則任務多、硬性約定少。因此,他提出四點建議:做好頂層設計,調整關稅制度;建立對話機制,快速解決實際問題;擴大公眾參與,加強商界學界及行業協會聯動;設立發展基金,按海域資源的整合能力拓展灣區范圍。
省政協委員張廣軍表示,他關注的也是大灣區發展,提出凝心聚力共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議。他說,建設大灣區要排除體制、政策和管理三大障礙,暢通引資、人才和資本進出三大通道,并打造三大高地:全球創新高地,一帶一路開放高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高地。
在八位澳門委員的共同“站臺”下,黃仁民委員獲得發言機會。他說,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框架下,粵港澳三地官方可以共同組建粵港澳老字號促進會,設立專項基金,鼓勵老字號創新與傳承發展。他還建議粵港澳三地在老店集中地段分別設立“粵港澳老字號一條街”,鼓勵老字號進駐經營,推廣三地的老字號品牌和產品。更可以進一步沿“一帶一路”走出去。
教育
建議創作孩子喜愛的作品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副總監任永全說,孩子的健康成長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現在很多孩子都是低頭族,一有空就沉迷在智能手機的各種游戲里面,相當部分沉迷游戲的孩子缺乏正常的交流和認知世界的感知生態。
任永全建議,把適合孩子成長的、有養分的內容設計成孩子們感興趣的載體,來搶回和他們的交流陣地。
任永全介紹,比如說寓教于樂的有趣益智的游戲,創作孩子喜愛的作品。他正在做的一件事,跟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楊克老師一起推出《給孩子的100首新詩》,邀請100位粵港和內地名人明星來朗誦這100首新詩。首先名人明星會讓孩子們有一定的吸引作用,通過生動有趣的解讀,讓他們對詩詞產生一定的興趣。再逐步跟他們分享詩詞的各種精彩,借此來培養他們的文學的興趣和素養,更加陶冶他們的藝術情操。同時還會創造一個動漫人物,針對孩子們成長的各種疑難雜癥,用有趣的動畫視頻的方式,讓孩子們分享交流,便于他們接受,也利于傳播,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能夠共享。做好孩子們成長的培養,就是為未來的祖國發展打好良好的基礎。
醫療
建議將急救課程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建議將‘急救課程’列為廣東省中小學的必修課!”身穿白大褂的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急診大科副主任丁邦晗列舉數據、案例說明普及心肺復蘇等急救課程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具體措施建議。在發言的最后,他更是把這句話重復強調了三遍,引起全場熱烈掌聲。
“每年,中國有54萬人因心臟驟停喪命,能救活的比例不到3%。不是我們醫護人員不努力,是因為到現場時已經來不及了。”丁邦晗說,當患者出現心臟驟停,1分鐘內得到有效心肺復蘇,90%的患者可以救活;4分鐘內得到有效心肺復蘇,50%的患者可以救活;6分鐘內得到有效心肺復蘇,只有10﹪的患者可以救活:10分鐘才開始心肺復蘇,心臟驟停的患者幾乎不能救治。時間就是生命,然而“懂急救”“會急救”的醫生大多不在發病現場,沒有經過培訓的第一目擊者多“袖手旁觀”。
“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懂得急救,才能夠提高急救的成功率。所以我的建議是,將 ‘急救課程’列為廣東省中小學的必修課!”丁邦晗呼吁。他表示,急救課程人人都能學得會,只要經過10到15分鐘的培訓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丁邦晗建議,由廣東省教育廳修訂中小學生的課程大綱,將急救課程納入中小學的教育體系中,不僅要求中小學的學生學習,而且要求老師掌握;由廣東省衛計委、廣東省科協、廣東省紅十字會等共同組建廣東省“社會急救培訓師”隊伍,由這支隊伍對中小學生進行定期培訓;由省級財政統一協調,每年給予專項經費支持此課程;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力爭人人懂急救,人人會自救,人人參與急救。
衛生
建議企事業單位向公眾開放廁所
“如廁”事雖小,卻關乎百姓民生。廣東的廁所供給足夠嗎?男女廁位比例合理嗎?銀行、郵局、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的廁所能不能向社會開放?在即席發言環節,省政協委員李靜波提出,廣東應進一步推進“廁所革命”,“尤其要增加女性廁位,這個建議首先得到我老婆的大力支持。”他幽默的話語更是引來現場熱烈的掌聲。
李靜波表示,盡管廣東衛生廁所普及率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廁所依然是基礎設施的短板。人們在一些公眾場所仍然難以找到廁所,比如側位比例沒有側重女性,殘疾人廁所仍短缺等。
李靜波列舉了三條具體建議,改進“小廁所”里的“大民生”。一是建議公共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向公眾開放廁所,不要讓民眾只能找商場和“麥當勞”。“我國銀行、郵局遍布城鄉,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尤其是銀行,少建一個VIP室,就給我們增加一個廁所。”他打趣道。二是提高女性廁位比例,女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不小于3:2,鼓勵設置男女廁位轉換,添置殘疾人廁位,體現人文關懷。三是建議政府將廁所建設納入城市、鄉鎮、企事業單位的文明建設指標,用制度強化廁所建設,使群眾有更多的生活便利獲得感。
無獨有偶,另一位省政協委員何唯平也提出了“推動全省廁所革命,向現代智能廁所國際示范目標引領”的提案。他表示,廁所革命取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機制創新,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合理布點,走一條廁所可持續發展新路子。例如,把商業體與公廁巧妙地結合起來運營,采取“廁所+商鋪”“廁所+飯店”“廁所+垃圾中轉站”“廁所+老人活動室”等模式,既為市民或游客提供便利,又維護廁所衛生;或采取“廁所+旅游咨詢點+小商店”模式建設,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集如廁、咨詢、訂票、參團等服務功能,可大大縮減成本。(記者林霞虹、方晴、羅樺琳、廖靖文、張露、王其琪、申卉)
?
?
相關鏈接:
江蘇持續強降雪致交通受阻 部分地區融雪鹽告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