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婷婷空軍軍醫大學法學副教授
2017年12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丁集鎮中心衛生院外科醫生方培虎不幸于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內,年僅31歲。近日,裕安區衛計委一則《關于在全區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向方培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卻引發軒然大波。醫生們紛紛表示,“不學,要好好活著”。
從決定來看,方培虎醫生的事跡令人感動,在外科崗位工作8年,“始終堅守崗位,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有手術,總是沖在第一線”,體現了救死扶傷的大醫精神,值得提倡學習,可是,為什么會引來這么多醫生的反感呢?
這是因為,號召學習的決定不近人情,看不到對生命的體貼和關懷。一個醫生的寶貴生命,在過度疲勞中消逝,最應該表現的,是惋惜和哀嘆,是反思和警醒,而不是接踵而至、浮于淺表的學習號召。醫生縱然是一種崇高的社會職業,卻也不是脫離于現實的生物,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同行意外過世,哀思尚未寄托,便掀起學習號召的熱潮,很容易給人留下不近人情的感受。
勞動強度大、休息時間少的醫療行業,已經成為高危行業。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見諸媒體的醫生猝死案例就有31起。在“向方培虎同志學習”通知下發的前一天,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郭慶源夜班接診38名患者,連續工作18小時,突發病癥經4小時搶救無效死亡。醫生群體的一聲嘆息,“要好好活著”,乃是行業中普遍焦慮的真實寫照。
文章合為時而著。明擺著,醫生的過勞猝死問題已經凸顯,這會卻“哪壺不開提哪壺”,號召大家只講犧牲奉獻,不顧勞動權利,這種無形的道德綁架,很容易給人“變本加厲”的感覺,站到醫生的對立面上。
事實上,除了學習號召,職能部門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最關鍵的,就是把《勞動法》落實到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之所以這樣規定,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權益。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紙上權利離現實還很遠。1月9日,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三級醫院醫師平均每周工作51.05小時,二級醫院為51.13小時;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醫師能夠休完法定年假,甚至還有4.4%“不知道自己有年假”。
盡管《勞動法》第42條規定,“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限制。但是,勞動者休息和休假,畢竟是憲法和勞動法賦予的權利。如果以特殊情形作為擋箭牌,讓加班熬夜成為常態,不受任何限制,損害的不僅是醫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對人民群眾健康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勞動法規的肆意破壞。
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今年初,國家衛計委主任李斌提出,“要關心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執行好醫務人員休息休假的制度”。國內,已有若干省市醫院破冰,如今年初安徽省衛計委印發《指導意見》,建立了全國首個“公立醫院人文關懷”制度,值得給予肯定。
方醫生的不幸遭遇,應成為改進制度的契機。至于號召學習的做法,不妨先緩一緩,先把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利落實下來。(劉婷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