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然玉
年關將至,醫療圈卻傳來悲傷消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丁集鎮中心衛生院外科醫生方培虎于去年12月16日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內,年僅31歲。近日,一則《關于在全區醫療衛生系統開展向方培虎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引發軒然大波,醫生紛紛表示,“不學,要好好活著”。
據2017年不完全統計,僅媒體報道的醫生猝死案例就有31起。就在最近的1月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醫生郭慶源連續工作18小時,突發病癥搶救無效死亡。
官方發文號召向過勞猝死醫生學習,遭遇同仁“不學,要好好活著”的回應,這其中所傳遞的信號耐人尋味。一直以來,醫生勞動強度大、職業待遇差的現象廣泛存在。在最近幾年“醫生猝死”事件頻發的當下,這一群體內心的郁悶與不滿,更是到達了一個高點。置之于這種大背景下,六安當地草率地推動向因公逝世醫生學習,確實是有欠考慮的。
應該承認,積勞成疾、不幸離世的方醫生敬業的職業態度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所有醫生同行學習,但重演他的經歷和結局,是萬萬不能的。逝者已逝,生者痛定思痛表示“要好好活著”,這其中表達的醫生心聲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們的心聲,無非只是為爭取更合理的職業處境而已。法定節假日的休息休假權、公平的崗位回報等等諸如此類的要求,既是基本權利,更是人之常情。
每當有醫生積勞成疾、過勞猝死的事件發生時,那些不幸的個體往往都會被樹立為學習的典型。而除此之外,對于悲劇的反思、事故的追責,卻都淺嘗輒止。當由于醫院人手不夠、排班不當或者應急機制混亂等因素導致醫生過勞猝死,那這背后就明顯存在著“人禍”的因素。但現實是,我們往往著急地忙著拔高、忙著致敬,而忽略了去做一些更切實、更具象、更迫切的工作來查漏補缺。
醫生猝亡之后,當地職能部門最應該去做的,是以詳實的調查給出真相,嚴格問責相關責任主體,盡可能地吸取教訓、安撫生者,更重要的是通過改進工作來避免慘劇重演。醫院需要協調好醫生的值班狀況,制定一套合理的應急排班機制。醫生不夠的情況下,醫院應該改善招聘機制,吸納更多優秀醫生,而不是給其他醫生安排過多工作。
過去,主流口徑習慣于強調醫生“無私奉獻”,可是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只講奉獻不講權利,只講犧牲不講法律的職業傳統,極有可能會構成一種無形的道德綁架,將從業者壓得喘不過氣。
“要好好活著”,醫生群體的這句感慨,雖然帶有負氣成分,但更多表達的,還是對自身切身利益和全行業生存狀態的普遍焦慮。對于醫生群體的心聲,我們需要包容和理解,更需要拿出極大的力度去回應、去紓解。(然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