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優勢資源向優勢區域集中
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
海南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千畝火龍果基地。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杰攝
2月8日上午,位于樂東黎族自治縣佛羅鎮的海南富匯達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蜜瓜種植基地大棚內,工人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個網紋清晰、外形橢圓的“天天爆品”蜜瓜連同瓜蒂一并剪下,輕輕放至框內。
“這是去年11月引進的新品種,也是首次進入市場。”企業負責人顏健全介紹,通過實施生態種植,讓果品口感、味道等更具優勢,未來3年,計劃在東方、樂東等地擴種至10萬畝。
省農業廳廳長許云表示,圍繞“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的總體要求,我省農業部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品牌引領、產業升級的思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促進數量導向轉向質量導向,實現存量調優、增量提質,以品種調優、品質提升、品牌引領為重點,立足海南熱帶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生產向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轉變,不斷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為建設美好新海南奠定農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持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去年,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引進百香果產業,在六弓鄉妹中村打造了200畝優質百香果示范種植園。還不到1年時間,就有了可觀效益。“第一批種植的50畝黃金百香果畝產達1500斤,已經銷售一空,平均每斤超過10元。”種植園負責人肖詩希說,今年,種植園還將帶動周邊農戶一起種植百香果,實現增收致富。
淘汰低效產業和落后品種,擴大高效產業和優質品種。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特色農產品調優增效,促進農業轉型升級。通過調減甘蔗地、桉樹地和利用撂荒地,發展冬季瓜菜、優質地瓜、優質菠蘿、水晶蜜柚等優質產業;同時,利用橡膠林下土地資源和更新膠林,發展益智、粽葉、花卉等林下經濟,全周期間作茶葉、咖啡等作物,最大化集約土地調整產業結構。
為推進全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按標準化生產,我省還創建了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園,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技能培訓觀摩,示范帶動發展高效高產品種,促進產業升級。
“今后還要繼續促進農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和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益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綜合效益最大化。”許云透露,我省計劃用5年-8年時間,在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三方面,培育特色農產品主導產業30個,培育有影響力的公用品牌30個,建設良種良苗繁育基地100個,打造精品標準示范園100個,實現農作物優質品種和水產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特色優質品種總產值超1000億元。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