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仁和坊,孩童在歡笑嬉鬧。通訊員龍泉 攝
忠介路示范經改造后令人耳目一新。通訊員龍泉 攝
文化挖掘:瓊臺福地留鄉愁
城市發展不僅要有外在的顏值,還要有內在的氣質。而文化,就是一座城的內涵與氣質。
走進位于瓊山區包道村的侯家大院時,屋檐櫛比,檐上飛龍走鳳的老屋,許多人的第一感覺是:“太震撼”!感慨整個大院就如同一座藝術的殿堂。
作為全省文化高地的海口,是海南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省三分之一的文物遺產集中在此。海口明確提出,要把侯家大院這些記載著海口鄉愁的歷史文化印記保護好,要把文化村落的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結合,推動全域旅游發展,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作為海口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的瓊山,古時是瓊州府(瓊州)駐地,千百年來一直是海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瓊臺福地”之美稱。老城區內遍布名人故居、書院文廟、鼓樓城墻、老街祠堂等名勝古跡。據統計,府城現有定級保護的不可移動文物古跡26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5處,市級19處,占海口全市總數的四成左右。
中規院副院長王凱特別指出,城市更新涵蓋城市總體職能更新、環境更新、人文更新、生態更新等多方面內容,是“雙創”的升級版。
“以文化為魂,突出古城城池建筑特色,注重民俗民風保護”,記者了解到,瓊山區在忠介路——培龍后街特色美食街的打造上也實踐了這一理念。為挖據本地文化資源,海口將夯實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底蘊,加大對本地歷史文化的研究挖掘,擴大騎樓老街保護和改造范圍,實施“瓊臺復興計劃”,弘揚冼夫人文化,加大龍華東譚、瓊山包道等13個“中國傳統村落”和火山民居古村落保護。
據瓊山區政府復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目前的相關規劃中,瓊山區將以“一帶兩軸四巷”的保護框架為主。“一帶”指的是沿護城河風貌控制保護帶,“兩軸”指的是以文莊路、忠介路為東西軸線,中山路為南北軸線,構成的“十”字軸;而“四巷”則指北勝街、馬鞍街、繡衣坊和達士巷。在街道空間控制方面,則將逐步恢復北勝街、馬鞍街、繡衣坊、達士巷等傳統街巷的傳統風貌。
在積極推動城市更新方面,海口瓊山還將“活化”開發文物古跡,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重點實施瓊臺福地、府城鼓樓、邢氏祖祠、忠介路、文莊路兩側傳統街巷及沿街建筑的改造提升項目;打造東門傳統文化體驗集市,推進美舍河邁瀛村“石室仙蹤”、夏瑤村明昌塔“活化”開發等城市更新項目,提升瓊山的知名度,深入推進“瓊臺復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