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在祖國北疆構筑起萬里綠色長城。”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到他所在的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
習總書記就內蒙古的生態文明建設強調,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實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是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金句,如今已經廣為流傳,成為全社會共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習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更是為科學認知生態文明、踐行生態文明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環保督察為例,自2015年底啟動河北環境保護督察試點以來,中央環保督察組用兩年時間分四批完成對31個省(區、市)的督察全覆蓋,讓環保部門長出了“牙齒”,更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五年多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實施;大氣、水和土壤的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省以下環保機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開始試點……“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正在成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利器。
成績有目共睹,但距離人民的要求還有距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到綠色發展領域,這種“不平衡”,表現為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不平衡、人口和資源的不平衡、人與自然的不平衡。
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青山在望,綠水相擁,藍天常在,這些都已經成了人們心中幸福生活、全面小康的標配。習總書記一語中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階段目標中對生態文明的具體部署:到2020年,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現代化首次有了“美麗”新目標。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按下了建設“美麗中國”快進鍵,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圖卷正徐徐展開。我們堅信,新時代的中國必將是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央視評論員)
相關鏈接:
生態"底色"描繪發展"綠色" 海南生態文明上新臺階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創新催開文明花——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走筆
禁止洋垃圾入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舉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