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不基于新聞和事實去思考,而信奉“網帖故事”,這是當下新媒體輿論場的一種底色。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婦”缺核實 網帖制造抽象憤怒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03-28 08:48

      吊打熊孩子的抽象憤怒是多么廉價

      不基于新聞和事實去思考,而信奉“網帖故事”,這是當下新媒體輿論場的一種底色。

      新媒體輿論場就像一個怪獸,隔段時間就需要能撕出血的話題滋養它。這個嗜血的怪獸是由這些欲望合體而成:媒體需要流量,公號創業者需要變現,新媒體暴發戶需要割韮菜,鍵盤俠需要靶子,營銷號需要爆款。一個獵物可持續撕咬的時間很短,滿足新媒體運營者的胃口,需要不斷生產新的“獵物”。

      話題營銷就像自來水一樣,擰開就有: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婦,試試能不能讓孕婦流產——這“新聞”成了這幾天新媒體輿論場最熱的話題,制造了N個公號“10萬+”,也讓很多微博創造了點贊紀錄。

      網民的跟帖一個比一個狠:“他們還是孩子,請多判兩年,因為年輕人有的是時間。”“對待熊孩子,一頓毒打是他唯一能聽得懂的語言。”

      可是,這是新聞嗎?不是,只是一則缺乏核實的網帖,一個網友寫的故事。一位妹子親眼目睹了一名四年級,身高1米4、體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婦……當被問及為什么要這樣做的時候,這個熊孩子還悠閑地吃著零食,不以為意地說:“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

      熊孩子是不是一個社會問題?是,媒體報道過不少反映熊孩子劣跡的新聞:電梯尿尿,推小女孩下樓,放火,給同學喂老鼠藥,能列出一堆駭人聽聞的劣跡。可“故意猛推孕婦試試能不能讓孕婦流產”只是網帖,我瀏覽了一下各大媒體的報道和各公號的整理,沒有一家媒體采訪了寫這則網帖的網友,更沒有其他相關當事人或基本的核實工作。僅僅一則未經證實的網帖,就點燃了網民對熊孩子的強烈憤怒,節奏是多么好帶,憤怒是多么廉價。

      好像沒人關心這是不是事實,沒人關心寫網帖的人有沒有夸大其辭,更沒人關心所謂的熊孩子是不是真說過“我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這樣的混賬話,網民們都沉浸于腦補和討伐的正義快感中。可能在多數人看來,事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網帖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這樣的事完全是可能發生的,邏輯上沒毛病,熊孩子完全有可能這么熊。

      不基于新聞和事實去思考,而信奉“網帖故事”,這是當下新媒體輿論場的一種底色。一個個編故事的儼然成為新媒體時代的教父,成為輿論領袖。陳昌鳳教授在演講中哀嘆說,方漢奇教授捐100萬沒人關注,“老教授銀行轉賬百萬捐款 柜員疑為詐騙如臨大敵”的故事才能刷屏。另一個反映著這種“故事會情結”的新聞是,人工智能幫被拐者找回親生父母的溫暖事實沒有點擊量,編造出的“33歲男子愛吃麻辣找到親生父母”故事立刻刷遍全網——最終,人們記住的只是“愛吃麻辣找到親生父母”的段子,對人工智能創造的奇跡毫無興趣。

      基于事實的報道才能推動社會進步。“故事”只有消費的價值,新聞報道基于事實,指向一個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當然,并不是說故事毫無價值,在經過調查和核實后,故事也可能成為新聞報道。遺憾的是,還沒有看到專業媒體對“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婦”進行追蹤報道。

      在抽象的想像中對著抽象的群體,發泄著抽象的憤怒,因為沒有細節,沒有真人真事,沒有多方說法,也就無法形成基于事實的討論。面對熊孩子的故事,受眾只不過隨著網帖預設的情緒發泄一番,集體站在道德高地上抽象而激烈地審判。

      如果是一條有事實基礎的新聞,效果就不一樣了。熊孩子因為做了錯事,會受到懲罰;父母因為對孩子管教不夠,作為監護人受到懲罰,被鄰居鄙視,被輿論修理。因為真實,憤怒和批評會傳導到問題的另一端,讓擔責者反思。比如,“熊孩子抽掉老人身后椅子,老人坐空摔倒后腦后撞擊”這樣的新聞報道之后,因為有事實基礎,會在實實在在的懲罰中變成教訓。而“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婦,試試能不能讓孕婦流產”這樣的網帖,誰會反思,誰會受到教訓?抽象憤怒的表演者們,除了煽動起仇“熊孩子”這個抽象群體的情緒外,一文不值。

      故事太多,新聞太少,情緒爆炸,事實不夠用,這是社交媒體時代理應反思的缺陷。

      

    ?

    相關鏈接:

    調查:熊孩子為啥愛把小東西塞到鼻子耳朵里?
    寒假來了,“智斗”熊孩子的手機癮
    熊孩子搗毀蜂巢致50萬只蜜蜂凍死 遭警方逮捕
    “熊孩子”通宵游戲藏在車庫 父母急尋無果報失蹤

      

    相關鏈接:
    “熊孩子”通宵游戲藏在車庫 父母急尋無果報失蹤
    熊孩子搗毀蜂巢致50萬只蜜蜂凍死 遭警方逮捕
    寒假來了,“智斗”熊孩子的手機癮
    調查:熊孩子為啥愛把小東西塞到鼻子耳朵里?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陳家煜]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