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接受記者采訪(5月14日攝)。新華社發(王申 攝)
新華社香港5月15日電 習近平主席對在港兩院院士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并強調,要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港澳各界人士對此倍感振奮,認為習主席的指示對港澳科技發展是一劑“強心針”,未來港澳與內地科研交流的渠道將更加通暢,港澳也將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自1995年香港大學化學系的支志明成為首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香港科學家以來,香港目前共有40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發起聯名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榮譽教授陳清泉表示,習主席的指示說明:香港科技工作者是國家科技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理應參與到國家創新科技發展的大潮之中,使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香港的經濟轉型和長期穩定發展。
“這是回歸后香港科技界難得的重大利好。”香港科技大學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須江說,今后香港與內地的科研交流有望加強,世界科技界對中國科技發展的了解也將進一步加深,相信更多合作也將在此基礎上促成。
在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李嘉誠醫學大樓,中國工程院院士沈祖堯接受記者采訪(5月14日攝)。新華社發(王申 攝)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不斷加重在創新科技方面的投入。2015年11月,特區政府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并于2016年和2017年批出專項資金,讓香港科技界用于推動科研及創新發展。
由于基礎科研工作耗時長、資金需求量大,香港科研機構仍渴望得到國家資金的直接支持。2017年6月,陳清泉等24位院士聯名給習近平主席寫信,表達了報效祖國的迫切愿望和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此次習主席的指示解決了國家科研資金過境香港使用的問題,這對香港科創發展不僅是一劑強心針,也具有突破性的意義。她希望香港科研機構為推動國家和香港的科研發展貢獻力量。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國家科研項目經費的過境使用,將有助于促進香港的技術創新,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流動和協同創新,也有利于進一步突破其他政策壁壘,推動香港科學園、香港各高校的先進技術向內地進行轉移和產業化。另一方面,科研合作的加強也將縮短科技研發和市場應用之間的鏈條,尤其有益于加快香港與內地在新經濟領域的融合。
在香港科技大學,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葉玉如接受記者采訪(5月14日攝)。新華社發(王申 攝)
香港數碼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禮表示,香港應全力以赴把握好此黃金機會,用好自身的獨特優勢爭取成為國家的創新及科技中心,助力國家成為科技強國。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教育界對習主席的指示感到鼓舞,認為這將有助香港的學校加強培養學生對創科的興趣,提升校內科研氣氛。
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在國家的直接支持下,科技事業同樣發展迅速。2004年,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成立,2005年內地與澳門科技合作委員會成立。截至目前,澳門已經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習主席的批示對我們來說也是強勁的動力,讓澳門科技界非常振奮。我們要努力工作,把這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好、利用好。”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說,習主席的指示同樣回應了澳門科技界共同的期盼,有助于澳門與內地科技界持續加強合作,有助于澳門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劉良同時擔任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說,實驗室的成員都對習主席的指示感到特別高興,也希望特區政府投入更多資源到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建設良好的科技平臺,才能更好地推進特區人才建設,才能與內地更好地開展合作。(記者周雪婷郭鑫 李濱彬 張雅詩)
?
?
?
相關鏈接:
海南日報社論: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范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