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發布的成果顯示:在該所與吉林大學今年4月對吉林省汪清縣進行的舊石器專項考古調查中,考古人員新發現含打制石器的地點63處,采集石制品1362件。根據地表采集遺物和裸露的地層堆積特點,綜合多方因素,可初步確定舊石器時代遺址12處。
汪清縣位于長白山東麓,境內主要有嘎呀河、綏芬河兩條河流。據此次考古調查的負責人徐廷介紹,本次專項調查以河流為依托,以河流沿岸的陽坡高階地為重點,在以前發現的晚更新世古生物化石出土地點等重要區域,展開了區域性系統考古調查。
此次新發現的12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分布在嘎呀河、綏芬河流域。在嘎呀河流域發現了春陽鎮石頭村北崗遺址、天橋嶺鎮東新遺址第Ⅰ地點、天橋嶺鎮馬鹿溝遺址、大興溝鎮新興遺址第Ⅰ、Ⅱ地點等5處;綏芬河流域發現有羅子溝鎮上河遺址,創業遺址第Ⅰ、Ⅱ地點、下河遺址第Ⅰ、Ⅱ地點和綏芬遺址第Ⅱ、Ⅳ地點等7處。
徐廷介紹,考古人員在嘎呀河流域的東新遺址第Ⅰ地點、新興遺址第Ⅰ地點、馬鹿溝遺址三處遺址分別采集到多件石制品,基本代表了長白山地區三種不同的舊石器時代工業類型。石制品原料的不同,體現出古人類對自然資源較強的適應能力。東新遺址第Ⅰ地點發現的一件帶柄兩面加工石器,以燧石為原料,通體對稱壓剝成型,外形規整,其特征與北美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器加工技術十分相似。
在位于綏芬河上游的羅子溝鎮創業遺址第Ⅰ、Ⅱ地點,考古人員采集到石制品近200件,器型包括石核、石葉石核、細石葉石核、石片等,具有典型的細石葉工藝特點,原料包括石英、瑪瑙、黑曜石等。
徐廷表示,本次在汪清地區開展的舊石器考古專項調查,首次較為系統地了解了該地區舊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面貌,是吉林東部長白山地區舊石器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
?
?
相關鏈接:
吉林松原地震已造成萬余間房屋損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