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椰城童趣伴成長 領巾飛揚夢起航
共青團海口市委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親子共衛濕地、少兒才藝表演、趣味親子游園、百米生態彩繪……在這個屬于兒童的節日里,團市委給孩子們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椰城少年手拉手 爭當濕地小衛士”主題系列活動將于今天正式啟動,少年兒童及家長約500余人將共同歡度一個有意義、有意思的“六一”國際兒童節。
精彩的兒童節活動只是一個小小的縮影。近年來,團市委立足自身優勢,針對未成年人思維特點和實際需求,創新形式載體,從思想引領、公益活動、心理健康、權益維護等方面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為廣大少年兒童搭建一個健康成長的優質平臺。
強化思想引領 樹立遠大理想
“六一”前夕,少先隊組織又增添了新成員。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海口寰島實驗小學、海口特殊教育學校等學校1500余名一年級學生正式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他們高聲齊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面向鮮艷的隊旗莊嚴宣誓、呼號,大聲喊出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為深入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廣大少先隊員聽黨話、跟黨走,“六一”兒童節期間,海口市少工委將發動全市各級少先隊組織開展新隊員入隊儀式、建隊儀式、關愛慰問、節慶聯歡等各類主題隊日活動,通過規范儀式的感染和熏陶,激發少先隊員對少先隊組織的向往,增強其組織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此外,“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爭做新時代好隊員”等少先隊思想教育品牌活動也逐漸成為少先隊員政治啟蒙的有效載體,讓理想信念的種子在少先隊員心中生根發芽。
深化公益品牌 打造校外樂園
“出現霧霾、沙塵暴、泥石流等災害是因為大自然‘生病了’,我們要自覺參與環保行動,守護地球媽媽的健康和美麗。”在今年3月的一場“創意植樹”環保主題公益活動中,200名家庭親子滿懷創意與熱情,喜迎別樣植樹節。這是團市委精心打造的“椰城童趣匯”少兒公益品牌活動,“瘋狂的石頭”“我是小機長”“植物敲拓印”等主題活動在每個周末輪番開展,成為孩子和家長們喜愛的“公益大餐”。依托海南(海口)青少年活動中心平臺,團市委積極探索公益模式,精心打造未成年人的校外成長凈土和活動樂園。
除了周末,團市委于每年寒暑假推出的“領巾飛揚 歡樂假期”公益活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活動充分結合了少年兒童的形象思維特點,主動融入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元素,開展了“戶外拓展營”“小職業家”“自護先鋒隊”“關愛成長營”“愛國小標兵”“科技小達人”“援愛行動”等主題活動,吸引了3.5萬余名少年兒童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實假期生活、愉快接受教育、分享成長喜悅。
重視心理教育 呵護少年成長
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為進一步關注呵護青少年心理健康,團市委進一步加強海口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管理,結合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圍繞學業減壓、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親子溝通等內容,推出了“興趣動力營”“學會感恩”“神秘的身心地圖”等主題多樣的心理團輔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全面了解自己,養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海口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是海口市唯一一家市級公益性心理輔導站點,目前組建了16人的專兼職心理咨詢專家隊伍,除了提供現場咨詢、輔導服務,還開通了電話咨詢平臺、“海口青少年心靈驛站”微信公眾平臺、心理咨詢QQ群、微信群等多重渠道,讓廣大青少年和家長能隨時隨地與專業心理咨詢師零距離溝通。兩年來,輔導站共開設28次網絡微課,接聽個體咨詢電話500余個,現場個體咨詢610人次,開展了團體輔導、心理講座等活動270余場次,服務人數達14萬余人次。
關愛特殊群體 助力夢想起航
“這是我第一次參觀海南省博物館,感覺特別激動。”5月27日,由團市委主辦的“陽光護航 助夢同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暨慶“六一”主題活動暖心舉辦。除了參觀博物館,志愿者還帶領孩子們來到海南大學校園,親手制作泥塑,贈送兒童節愛心禮物,陪伴農村留守兒童度過一個美好的周末。
“陽光護航 助夢同行”是團市委面向留守兒童、貧困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體推出的關愛幫扶項目,今年是該項目運行的第三年。為此,團市委充分發揮各界力量,組織發動200余名青年志愿者、專業社工、心理咨詢師、安全自護教育講師、法律工作者等走進試點鎮(街)的學校和社區,針對各類青少年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具體的幫教措施,實行分類引導和幫扶,目前已開展關愛活動80余場次。通過開展“思想領航”“成長課堂”“親情陪伴”“心靈呵護”“安全護航”“愛心相伴”“職業導航”“法治同行”等主題幫教活動,為特殊青少年群體打開一條通向更加美好生活的溫馨通道。
?
?
相關鏈接:
這個“六一”超暖心!海口網以愛之名助48名學子“圓夢”?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