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墾積極推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引進35種新品種熱帶水果
將熱帶名優水果裝進市民的“果籃子”
尖蜜拉、媽咪果、巧克力布丁果、澳洲手指檸檬……這些來自東南亞、澳洲、南美洲等地區的熱帶水果品種,如今正漂洋過海“移居”到位于海南的新家——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和海南農墾科學院保亭熱作所。
2017年10月,海墾控股集團制定了熱帶水果引進推廣項目實施方案,擬在熱帶、亞熱帶區域,引入至少20個左右“名、優”熱帶、亞熱帶果樹樹種,30個—50個優良品種,并決定由海南農墾科學院具體負責項目實施。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海南農墾科學院已引進種植35種新品種熱帶水果。
“每個新品種,從引進培育、試種到真正推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則兩三年,長則十年八年。” 海南農墾科學院企業管理部部長李建華告訴記者,新品種能不能真正推廣成功,除了必不可少的氣候條件外,還要考慮市場的需求,考慮抗病性、產品品質、效益等因素。
海南農墾科學院經過反復勘察和試驗,在對品種本地生長習性觀察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其引進地生長環境、生長表現,對不同樹種(品種)初步評價,篩選出在本島各環境類型區適宜生長的品種,并開展品種適應性、產業性示范種植、生產栽培技術研究及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
6月1日,在位于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生態熱帶新果園里,椰子樹、羅漢松樹和海棠樹等組成的防風林將果園包圍起來,鑄成一道防護墻。生態熱帶新果園里的這些外來水果苗在高大防風林庇護下,顯得嬌小可愛。
“引進的果苗中,貴的有超1000元一株,便宜的幾十元一株。” 李建華說,由于引進不易且成本較高,工作人員一直視這些果苗如自己的寶貝。海墾科學院成立了團隊,團隊分工明確細致,專門負責土壤、栽培、植保、肥水等工作。
“未來果園將建成熱帶新果樹示范基地,建成熱帶新水果文化展示、交流、推廣平臺,成為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一張靚麗的名片。”海南農墾科學院院長李智全表示,海南農墾科學院將用5年到8年時間在海南適宜區推廣種植,初步實現每個小規模推廣級品種種植1萬至2萬畝,中規模推廣級品種種植5萬至8萬畝,大規模推廣級品種種植10萬至15萬畝,推動海南農墾產業結構調整,將熱帶名優水果裝進市民的“果籃子”。
?
?
相關鏈接:
保供穩價 海口市菜籃子調運儲備蔬菜約500噸?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