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初召開的內蒙古農業保險十年發展回眸學術研討及經驗交流會上,近百名政府和業界、學界代表濟濟一堂,探討未來自治區農業保險的發展方向。內蒙古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元鳳在會上作了主旨發言。
其實,在全國一些農業保險會議上,主旨發言席上總少不了趙元鳳的身影。自治區農業保險發展的10年,也正是趙元鳳教授研究農業保險的10年。10年來,趙元鳳帶領團隊一直追蹤著國家農業保險的發展,對內蒙古農業保險進行深入研究。自治區重大的農業保險領域的政策出臺,都離不開她的團隊的出謀劃策。
“作為農業大學的教授,天然對農村、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田野里豐收的景象、農民臉上的喜悅都深深打動著我,所以我想做點什么,守護我熱愛的東西。”趙元鳳說,她所研究的領域:農業保險、農業信息化和農村電子商務、農業綠色發展,都與“三農”息息相關。
“農業保險是政府支持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不僅鼓勵農民發展種養殖,也對因災致貧的農民進行補償,可以說是農村精準扶貧的一個重要手段。農業是高風險的產業,受到自然與市場的雙重風險,一旦有災害或價格波動,農業保險可以精準、具體地彌補農民的損失,使農民至少可以有能力購買種子化肥,不影響明年的再生產。”趙元鳳說。
意識到農業保險對農民和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她帶領研究團隊連續三年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績效評價。該研究成果不僅填補了我國農業保險績效評價研究的空白,而且研究成果被自治區農業保險領導小組采納,對我區農業保險實施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優化起到了決策支持作用。我區也因此被國家財政部列為“保費補貼績效評價”首批試點省區。
在對農業保險研究的基礎上,趙元鳳還注重保險產品的創新。“內蒙古是養殖大區,我們的主導產業是肉牛、肉羊,但目前國家保費補貼項目只有奶牛、育肥豬等,這與自治區農牧業結構不匹配,我們主張自治區出臺自己的養殖業保險產品。”趙元鳳說,經過不懈努力,2017年,自治區開始出臺新的農業保險政策,將她的意見收入其中。
10年來,趙元鳳和她的團隊走訪了3000多戶農牧戶,和農牧民面對面交流溝通。每一次調查,都是對農業保險的深入宣傳。讓農牧戶認識到農業的風險,了解農業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手段,使農牧民的風險意識大大增強。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付出的過程也是一種享受。”從1985年畢業留校任教,趙元鳳一直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為了不斷提升自己,她邊工作,邊考取了碩士、博士,后又進了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后流動站。意識到大學教師必須有國際化視野,趙元鳳教授于2005年、2008年、2013年多次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普渡大學進行訪學及合作研究。通過出國留學及與國外同行的深入合作,趙元鳳教授掌握國際最新農業經濟理論,帶領團隊應用國際先進研究方法,追蹤國際前沿研究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多年來,她主編6本農業保險方面的學術專著,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SSCI及SCI論文3篇,CSSCI論文15篇,中文核心論文32篇。2018年,她被評為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人才。
下一步,趙元鳳將帶領她的團隊,在繼續研究農業保險的基礎上,推動農業綠色化發展研究。“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實現農業的綠色化發展,是我們農業研究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趙元鳳介紹,實現農業綠色化發展,不僅能減少污染、保護自然資源,同時也能提供更多的綠色農產品,對食品安全也有重大意義。
?
相關鏈接:
新時代的奮斗者| 陸升: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件產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