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繼鴻
中國,非洲,遠隔重洋,相距萬里,心的距離卻一直很近很近。
今年7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把連任國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訪選在了非洲,就是中非友誼的明證。
非洲面積3020萬平方公里,人口10多億,自然資源豐富,但工業化水平一直處于落后地位,始終未能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貧困、發展動力不足和不可持續等問題,長期以來制約著非洲的發展。
在中國的外交政策中,對非關系一直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非之間的真誠不只是體現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上,更體現在具體的經貿合作上。中國不僅注重合作的經濟效益,更著眼社會效益,致力于提升非洲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進而提升非洲的自我發展能力,追求的是真正的雙贏。
習近平說過,13億多中國人民正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0億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實現聯合自強、發展振興的非洲夢。中非人民要加強團結合作、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我們各自的夢想。
共同的發展夢,把中非連結得更加緊密。
發展,是非洲當前面臨的最大課題,也是最大挑戰。中國改革開放40年摸索出來的發展經驗,正可以為非洲所借鑒。
中國推進對非合作,不僅注重經濟效益,更注重社會效益,致力于為非洲國家“造血”:積極推動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與非洲工業化戰略相結合,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發展戰略對接,并在農業、金融、物流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向非洲國家派出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向非洲國家傳授技術管理經驗,進一步密切中非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把企業國際化與非洲的本土化銜接起來,加快在非洲的本土化進程。中國在非投資合作的一系列舉動,正是推動非洲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行動,符合非洲的發展利益,給中非雙方帶來雙贏和多贏的成果,為非洲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在關系非洲發展后勁的減貧方面,中國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多年的扶貧經驗,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非開展扶志、扶智、救急、修路、以人為本五大合作。中國承諾,為非洲提供大批政府獎學金和來華培訓名額,并為非洲培訓20萬名職業技術人才。這兩年,中國向20多個非洲國家提供了緊急糧食援助。通過援助和投融資,中國在非洲建成和在建鐵路達6200多公里、公路5200多公里以及一大批港口、機場、電站、通信等基礎設施,幫助非洲破解制約發展的基礎設施滯后瓶頸。
行勝于言。中非合作的亮眼成果,讓非洲人民對未來充滿期待。正如尼日爾共和國總理拉菲尼評價的那樣:非中合作所積累的寶貴經驗是我們共同的財富。
9月初,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舉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介紹有關情況時,對峰會提出了四個期待:第一,發出構建更加緊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呼喚。第二,譜寫“一帶一路”對接非洲發展的新樂章。第三,制定中非合作朝著更高水平邁進的新路徑。第四,奏響中非人民心手相連親如一家的新旋律。
可以預期:以北京峰會為契機,中非合作必將迎來新的春天。(胡繼鴻)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