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8月19日早上,記者從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墟上向南拐進一條小路,穿過擁擠的村莊,眼前豁然開朗,面前是開闊的水田,稻子雖已收割,但流水潺潺仿佛讓人聞到撲面而來的稻花香氣。再往前走,便是羅馬村了。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海南周刊 | 樂東羅馬村:崇文重教古風今更濃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08-27 10:11

      樂東羅馬村:

      崇文重教古風今更濃

      樂東羅馬村愛國教育圖片展。

      羅馬村媽祖廟200多年的古鐘。

      8月19日早上,記者從樂東黎族自治縣九所鎮墟上向南拐進一條小路,穿過擁擠的村莊,眼前豁然開朗,面前是開闊的水田,稻子雖已收割,但流水潺潺仿佛讓人聞到撲面而來的稻花香氣。再往前走,便是羅馬村了。

      進得村來,感覺村中洋溢著一股喜慶的氣氛,向村民問路,他們也都是笑臉相迎,來到羅馬小學的校門,看見掛著橫幅“熱烈歡送2018年高校錄取A段學子”,原來是該村一年一度的助學大會正在舉行。此次大會由羅馬村助學促進會牽頭舉行,該促進會由本村鄉賢代表陳定祥等人牽頭成立,成立6年來累計獎勵資助本村優秀高考學子超過200人。

      對羅馬村這樣一個有著崇文重教傳統的村子而言,又有一批年輕人即將前往全國各地的高校學習,確實是一件值得全村人歡欣鼓舞的大事。

      一場別開生面的助學大會

      “今年共有40名學生,每人可得到3000元的獎勵。”熱心村務的村民羅丕丹高興地說道,張羅這次助學大會,看著孩子們拿著助學金走向全國各地,他比自家孩子考上大學還高興。

      像羅丕丹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大會現場,那些身著粉紅舞衣、手敲鑼鼓的舞者,別看她們跳起舞蹈來身姿曼妙,節奏韻律上不遜于專業的舞蹈演員,但其實她們都只是村里普通的婦女,每日只能在種了菜、除了草,做完了家里零零碎碎的活后,才有空為今天的表演作些彩排。

      大會現場,還有許多村民自發前來幫忙,有的負責布置彩旗橫幅,有的擺放桌椅鞭炮,有的制作了一支如椽大筆,哪怕是村里的老人,也都趕了過來,為年輕學子們加油鼓勁,送上祝福。

      除了村中的村民,許多早已在外工作定居的羅馬村人也不辭辛勞回到家鄉參與此次大會,83歲高齡的三亞文史專家蔡明康正是其中之一。早在大會開始的三四天前,蔡明康就從三亞市區回到村里,幫忙張羅助學大會的大小事宜。

      “我是從羅馬村走出去的,看到今年村里那么多年輕人考上大學,我心里有說不出的歡喜,所以也想為他們盡上一點綿薄之力。”蔡明康告訴記者,他為了讓這次大會更有教育意義,而不是局限于捐資助學,特地從三亞運來許多自己珍藏的愛國教育歷史照片,希望能通過舉辦愛國教育圖片展的方式,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他們為報效祖國和回報家鄉而努力學習。

      蔡明康的愛國教育圖片展在會場后面的小學教室舉行,三間教室共有36塊展板,展出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三個歷史時期的200多張珍貴歷史照片,其中許多是海南受日寇侵害的歷史鐵證。愛國教育圖片展受到村民和學生們的歡迎。“這些照片真實、震撼,讓我了解了許多過去不知道的歷史,使我懂得祖國今日的成就來之不易,我將努力學習以報效祖國和家鄉。”羅馬村學生陳世民表示。

    樂東羅馬村助學大會現場。

      樂東羅馬村助學大會現場。

      一群激勵后人向學的先賢

      在大會現場,有10塊紅底黑字的紙制匾額格外引人注目,匾額上分別寫著:“清貢生符慶元”“道光恩貢紀繼文”“清歲貢周麟”“清代歲貢,海陽訓導紀維禮”“清貢生陳云瑞”“清宣統貢生周國元”“歲貢羅士盛”“道光拔貢符慶蕃”“歲貢周興邠”“清附生議員蔡元成”。

      每逢有村民經過,總會駐足觀看這10塊匾額,有不解者,蔡明康為其解釋道:“這10個人都是清代羅馬村有科舉功名的讀書人,在《崖州志》上都有明確記載。我將他們的名字張榜于此,一是想展示羅馬村的讀書重教的歷史風采,二來是因為古來多少巨賈官宦早已不為后人所知,但是這些讀書人到今天還在被我們所紀念,希望以此激勵年輕人努力學習。”

      除了這10塊紅底黑字的紙制匾額,還有一塊紅底金字的木制古匾更能顯示出羅馬村古時候讀書風氣之盛。這塊匾額上書“成均首選”4個流鎏金大字,“成均首選”匾長約1.5米,寬約40厘米,外以青色木框鑲邊,內為正文介紹,看起來古樸典雅。

      “成均首選”匾除了正文的四個大字,兩側還有豎著的兩列旁記,右側寫著“欽命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傅繩勛為”,左側寫著“道光二十三年恩拔國子監太學生周文明立”。合在一起,可以看出這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廣東一位省級大員為羅馬村人周文明所贈的一塊匾。

      “成均在古代泛指一地的最高學府,首選,意為優選者,第一等。在當時海南這么一個偏遠之處能有一位學生因為成績優異而被選入國子監念書是相當不易,也是當地莫大的榮耀。”蔡明康介紹說,類似的匾額在羅村原本還有許多,至今大多已被損毀,今天將此匾抬到助學歡送大會現場,既標榜了本村先人的學行,也可激勵后人一心向學、篤行勵志。

      一塊記錄助學傳統的石碑

      穿過逼仄彎折的巷道,只見眼前出現一座高大的門樓。“到了,這就是我們村的天后宮。”羅丕丹說道。天后宮,也叫媽祖廟,當地俗稱婆廟。羅馬村天后宮面朝大海,據稱始建于宋末元初,如今為飛檐樓閣式建筑,古色古香。廟內端坐著面部慈祥的媽祖娘娘的塑像,旁邊還有一口乾隆十一年(1746年)從福建送來的古鐘,如今已是銹跡斑斑。

      與宮門正對,豎著一塊石碑,記錄了86年前的一段捐資助學的佳話。

      俯身近看,只見上面排列著上百個名字。蔡明康介紹,1932年,羅馬村成立了教育基金會,為紀念熱心教育事業者,基金會設立了羅馬村教育基金會特別捐碑,凡捐資2千文以上者刻碑留名,全村共有108人的姓名被鐫刻于碑上。

      碑上捐資最多者是村中一位寡婦,碑上記為“麥金博媽”,她是四個孩子的母親,竟一次性捐出銅板10千文。蔡明康的大伯蔡昌茂和二伯蔡昌理也榜上有名。“大伯勤于耕作,二伯做些家禽養殖的活,家中經濟條件尚可,所以就積極捐資,我們家雖家貧,但父親依舊省吃儉用捐資建學校。”蔡明康說。

      上世紀30年代,在教育基金會的帶動下,羅馬村掀起捐資新建羅馬小學的熱潮。在村民共同的努力下,占地10余畝的羅馬小學最終建起。然而不久后,羅馬小學竟被侵瓊日軍拆毀,磚、木用作防御工事。日軍投降后,村民們又一次捐資重建學校。

      “小時候在村中,帶有文字的紙張都是不能隨意燒毀的,違者將被懲罰。而且,為了鼓勵家族中的孩子勤奮求學,蔡家還曾劃出一塊‘讀書田’,這塊田的收益用于資助、獎勵家庭中最會念書的孩子。”蔡明康說。

    ?

    相關鏈接:

    海南周刊 | 好萊塢效應攪熱海島游 海南借力打造天然攝影棚
    海南周刊 | 崖州黃流潁川書院:百年學堂遺跡猶存
    海南周刊 | 昌江黎族藤竹編:瀕危技藝織新路

    相關鏈接:
    海南周刊| 瓊州古港鋪前港:海上漁獵 深耕急流
    海南周刊 | 昌江黎族藤竹編:瀕危技藝織新路
    海南周刊 | 崖州黃流潁川書院:百年學堂遺跡猶存
    海南周刊 | 好萊塢效應攪熱海島游 海南借力打造天然攝影棚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梁君窮] [編輯:李謝菲]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