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近日廣東佛山一位數學老師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數一億粒米”,引起了網友熱議。該?;貞Q,老師的初衷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小學生作業“數一億粒米”,題目太奇葩還是家長大驚小怪?

    ??诰W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09-08 16:34

      新華社廣州9月8日電(記者胡林果)近日廣東佛山一位數學老師布置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回家后“數一億粒米”,引起了網友熱議。

      該?;貞Q,老師的初衷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一億粒米認識“億”?

      5日晚,廣東佛山第十三小學四年級一位數學老師在家長群里布置了一份作業,要求學生在家數完一億顆米,第二天用袋子裝好帶回學校,家長需要督促。

      記者在群截圖中看到老師留言說:“今晚的數學作業有一項是數1億顆米粒,辛苦家長們督促孩子們完成?!?隨后一位家長問:“老師,是怎樣數呢?”該老師回復稱:“一粒一粒地數。”至于如何交作業,老師表示“明天用食物袋裝好帶回學?!?。

      這份作業引起了家長們的討論,隨后該老師通知家長:“可能我估計錯了米的重量了,明天不用帶回學校了,家長讓孩子們數就可以了。”

      有家長認為這項作業“太奇葩”,如果一個人每秒鐘數3個數,不吃不喝不睡,理論上從1數到1億需要一年時間;同時也有網友估算,600粒米為50克左右,若以10千克一袋米計算,起碼要833袋大米,怎么可能帶來學校?

      也有家長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新性題目,可以讓孩子們對大數有一個具象的了解,建立起百、千、萬、億的概念。學大教育集團的沈老師表示,這樣的題目通過發散思維是可以完成的,例如先量出100粒大米的重量,然后同樣的分量10倍就變為1000粒,以此類推。

      隨后記者聯系了佛山這名老師,該老師表示布置這份作業的本意是希望家長能和孩子一起進行實踐操作,而不是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

      發散思維題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記者了解到, 關于“數一億粒米”的討論,網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該題目是否有發散思維的作用?多名小學數學老師表示,小學四年級第一單元確實有《億的認識》這一課。記者在廣州中黃國際黃埔小學老師佘麗芳發來的一張課本圖上看到,幾位小學生正在通過測量1000張紙的厚度估算1億張紙的高度,來認識“億”的概念。

      佘麗芳認為,佛山小學這位老師設計題目的初衷,其實是符合認知規律和新課標要求的,通過類比、實踐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此加深學生對數的認知。

      ——老師出題之前有沒有考慮到可操作性?佛山家長王女士表示,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很驚訝,“老師要孩子把幾噸大米帶到學校嗎?” 廣州市某小學馬老師認為,這位老師沒有考慮到各種不同計量單位在什么情景下使用,大米不是用粒來衡量的,這樣的題目更適合在學習計量單位時使用。

      ——老師是否變相給家長布置作業?佘麗芳告訴記者,一般年級組會組織老師集體備課,作業分為基礎、拓展、實踐三大類,各班老師會結合本班的情況進行調整;基礎知識部分是所有學生必須完成的,拓展和實踐部分學生則可以選擇性完成,類似“數一億粒米”的作業屬于后者,老師會指導學生完成。

      記者了解到,在第二天的課堂上,該教師已經聽取了部分已完成作業同學的匯報。佛山市第十三小學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存在給家長布置家庭作業的情況。

      教學創新還需結合實際

      廣州市越秀區原教研員冼德載認為,如果用傳統的思路去理解,數一萬億米那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如果用發散思維去理解可能有幫助作用,關鍵在于家長怎么去看待、怎么去引導孩子。該老師在家長群表達過于籠統,使家長產生了誤解。冼德載提醒,老師在與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書面溝通時,應確保信息完整、溝通有效。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近幾年經常有老師布置創新性題目,有的科學性、邏輯性有問題,有的價值觀有問題,甚至有一些題目超過學生的認知范疇,實際上變成了家長做題。

      熊丙奇等建議,對于創新性題目要從題目的科學性、合理性角度進行論證,這一方面需要教師在命題時,結合學科教學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需要發揮教師委員會的作用,對創新題目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論證,從而建立起具有學校教學特點的創新作業題庫。

    ?

    ?

    相關鏈接:

    把學生作業本變成藝術品
    清華文素基地助教臆斷學生作業抄襲 校方向學生致歉
    老教授雨中脫西裝遮學生作業本獲贊(圖)
    海南嚴控學生作業量確保小學生每天睡夠10小時

    ?

    相關鏈接:
    老教授雨中脫西裝遮學生作業本獲贊(圖)
    清華文素基地助教臆斷學生作業抄襲 校方向學生致歉
    把學生作業本變成藝術品
    [來源:新華網] [作者:] [編輯:任金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诰W入駐“新京號”
    圖解??谝恢軣崧剕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诓糠帜贻p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谧钪星?/a>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