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戰略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09-13 11:23

      華龍網9月13日8時訊(記者 李黎)“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春。”1000多年前,詩人白居易情不自禁地道出重慶忠縣的美景。這句溢美之詞正成為當下忠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戰略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忠縣縣城全貌 忠縣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實施 “雙特戰略” 推進忠縣綠色產業發展

      去年5月,重慶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在忠縣年產2萬噸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生產線建成投產。

      這種鋰電池無毒、無污染,不會發生爆炸,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通過焚燒處理產生的蒸汽又可用于生產。公司負責人范本立稱,這既省去了約700萬元的環保設施費用,每年還節約了300萬元的環保運行費和400萬元的燃料費。

      特瑞新能源只是忠縣實施“雙特戰略”,引進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

      “像這樣的特色產業項目,既堅持了生態優先,又體現了綠色發展。”忠縣相關負責人說,“雙特戰略”就是靠一個又一個這樣綠色發展的特色產業項目來支撐的。?

      何為“雙特戰略”?“雙特戰略”,是忠縣在找準發展特色的前提下,依托忠縣特有的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來實施的。

      忠縣發改委負責人說,在特色產業發展上,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是利用忠縣獨有的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特色工業、特色效益農業、特色服務業;在特色城市建設上,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是利用濱江臨港、依山傍水的區位優勢,發展產城融合的臨港新城。

      “雙特戰略”利用的資源,是忠縣的特色資源,體現的是綠色發展理念。忠縣發改委負責人表示,以特色工業中的醫藥產業為例,就是充分利用忠縣本地產的紅豆杉、金銀花、前胡、苦參、梔子等中藥材特色資源,通過開展成品藥基礎辨析、制藥過程系統工程技術、制藥工藝調優等關鍵技術攻克,通過優質中藥飲片及針劑、中成藥品、植物提取物等產品研究開發利用,使忠縣的醫藥產業向中高端發展。到2020年,全縣的醫藥產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以上。

      實施“雙特戰略”,給忠縣帶來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1-6月,忠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2%,尤其是新舊動能在“進”的總趨勢下加快轉換和集聚,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逐漸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忠縣濱江公園綠樹成蔭 忠縣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大力保護生態 實現“美麗忠州”愿景

      傍晚時分,忠縣濱江公園里,綠蔭掩映,空氣清新,人們在這里鍛煉消遣、怡然自得。

      如今,在忠縣,這樣的公園、綠地星羅棋布。在2187平方公里的忠州大地上,到處青山綠水、滿目皆綠,猶若一幅生態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

      這幅生態畫卷正是忠縣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空氣清新”的美麗忠州征程中的鏗鏘足音。

      忠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實施以美麗忠縣為主題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方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堅持這一理念,忠縣縣委、縣政府把生態環境當成“奢侈品”與“易碎品”,出臺一項項制度,采取一個個措施,將綠色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去年,忠縣完成15個三峽后續規劃生態環保項目,為全縣308條河流、102座水庫明確河長,同時持續開展造綠、增綠、護綠行動。目前忠縣和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50.3%、70%。

      忠縣突出的環境問題也得到有效治理,關閉235家畜禽禁養區養殖場,治理2.3萬頭生豬當量養殖污染,治理13.9公里中小河流,淘汰344輛黃標車。全年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15天,城區和鄉鎮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為100%、86%,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86%。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事關區域發展,又惠及民生福祉。”忠縣相關負責人稱,今年,忠縣正開展新一輪“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如繼往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向“美麗忠州”邁進。

      忠縣美麗鄉村 通訊員 杜小林 攝

      建設美麗鄉村 繪就和諧畫卷

      走進忠縣涂井鄉友誼村,花果同樹季,這里橘香醉人美景如畫;鮮果成熟季,這里橙黃的橘子掛滿山坡,煞是誘人。

      在忠縣,這樣高顏值的鄉村還有很多,雙桂鎮的石橋村,夏天千畝荷花綻放醉了游人;白石鎮巴營村的梯田景觀引人入勝……這些鄉村因為柑橘、筍竹、特色種養業的大力發展,改頭換面,生態環境變好了,民居變漂亮了,村容更整潔了。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忠縣正在實施以田園綜合體為示范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建設美麗鄉村是忠縣補齊“三農”短板,培育宜居、宜業、宜游新業態的有效途徑。為此,忠縣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必須緊緊圍繞“一興四美·七彩大地”形象定位,通過大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提升主導產業競爭力,擴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特”覆蓋面,呈現出大小并舉、種養結合、“接二連三”、持續增值的產業形態和鏈條。

      通過做優自然生態、整治人居環境、建設文明鄉風、提升民生福祉,實現生態美、村容美、鄉風美、生活美。

      通過以秀美自然的綠水青山為本底,以曲折蜿蜒的鄉村道路和大小河流為線條,以色彩交織的種養產業為圖案,以匠心獨具的特色小鎮、傳統村落、農家庭院為節點,以大樹、小橋、湖泊等為點綴,以洋溢著幸福笑臉的農民群眾和城市游客為流動風景,構建起色彩斑斕、朝氣蓬勃的“七彩大地”景觀。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最終形成經濟繁榮、活力四射的特色中等城市與田園風光、濃濃鄉愁的美麗鄉村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格局,共同促使忠縣山水‘顏值’更高、大地‘氣質’更佳。”忠縣相關負責人說。

    ?

    ?

    相關鏈接:

    重慶旅游打卡必去景點 萬盛奧陶紀將再添一座21米高空秋千
    品味江上往事感念鄉音未改 重慶這座“活在水邊的古鎮”能記住鄉愁
    遇見重慶銅梁巴岳山玄天湖 山如游龍水如練 網媒記者:美哭了!
    重慶玄天湖風景如畫 山似游龍水似碧玉

    ?

    相關鏈接:
    重慶玄天湖風景如畫 山似游龍水似碧玉
    遇見重慶銅梁巴岳山玄天湖 山如游龍水如練 網媒記者:美哭了!
    品味江上往事感念鄉音未改 重慶這座“活在水邊的古鎮”能記住鄉愁
    重慶旅游打卡必去景點 萬盛奧陶紀將再添一座21米高空秋千
    [來源:華龍網] [作者:李黎] [編輯:王秋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