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0月,天氣是冷了,但謠言的熱度卻沒有消減,而且這個月的謠言還涉及各個領域,從吃的到用的再到天氣,簡直無孔不入,讓人防不勝防。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謠言10月“熱度”未消減涉及多領域 專家答疑釋惑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10-30 08:37

      辟謠

      10月,天氣是冷了,但謠言的熱度卻沒有消減,而且這個月的謠言還涉及各個領域,從吃的到用的再到天氣,簡直無孔不入,讓人防不勝防。

      當下是賞紅葉吃柿子的好時節,但網絡流傳著吃柿子后喝酸奶會引起中毒,這是真的嗎?雖然寒冬未至,但關于冬天的神預測早已走紅網絡,煞有介事地宣稱今年是“冷冬”沒跑了,那秋褲是不是該穿兩條?身份證上貼個創可貼就能保證不會消磁?白砂糖新國標放寬二氧化硫指標后,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就此,記者采訪了專家答疑釋惑。

      謠言一 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

      每逢時令季節,總會有那么一撥應季的謠言候著,西瓜、黃瓜、柚子、楊梅等果蔬都已經“躺槍”,現在輪到柿子了。最近柿子上市,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的傳言又出現了。

      “柿子和酸奶同吃會致死是謠傳,兩者一起吃并不會形成毒素,這點大家可以放心。”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公眾需要注意的是,柿子雖然香甜美味,但一次食用過多會造成消化不良。

      朱毅解釋說,柿子中含有鞣酸、柿膠酚和果膠,不成熟的柿子和柿子皮的鞣酸含量尤其高。柿子中的鞣酸與胃酸作用可以生成凝塊,而且可以和其他食物碎塊聚積成俗稱柿石的大植物纖維團,柿石會造成胃不舒服,甚至梗阻。

      因此,“人們食用柿子時要注意做到‘三不’,不成熟的不要吃,柿子皮不要吃,不要空腹吃”。朱毅提醒,越澀的柿子鞣酸含量越高,因此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盡量不要吃有澀味的柿子。

      謠言二 身份證上貼創可貼防消磁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身份證上一定要貼張創可貼,現在知道還不晚》的文章刷屏?該文宣稱,把創可貼中間的藥棉對著二代身份證芯片所在位置貼住,身份證和手機放在一起就不會消磁了。

      看到這一生活小妙招,讓人為之一振,真是腦洞限制了人類的想象力。但當記者向原獵豹安全專家李鐵軍求證時,他卻笑著說:“這個說法的前提就不存在,身份證卡片沒有磁性,何來消磁一說?”

      資料顯示,如今使用的二代身份證是“非接觸式IC卡”的芯片結構,由IC芯片、感應天線組成,封裝在一個標準的PVC卡片內,芯片及天線無任何外露部分。簡而言之,身份證是靠電磁波工作,跟磁場并沒有什么關系。

      現實生活中,確實會出現“身份證一直讀不出來”的現象,這又是什么情況?李鐵軍解釋說,如果出現身份證失效、無法讀取的狀況,要么是卡片內的天線(線圈)脫焊或出現其他物理損壞,要么就是卡中的芯片可能損壞,直接去辦理新身份證就好。

      警方提醒廣大公眾,身份證沒有想象中那么脆弱,經公安部實驗,身份證不怕水,也可抵御正常高溫。但是,使用和存放時需注意不要用力扭曲、重壓或者放置在過高溫度下,以防芯片受損。

      謠言三 新國標放寬白砂糖SO2殘留量,威脅健康

      最近,白砂糖的新推薦性國標正式實施,不少人敏銳地發現了一些變化,二氧化硫(SO2)指標較之前的舊推薦國標有所放寬。一時間,多個自媒體公眾號發文稱,新標準放寬白砂糖二氧化硫指標,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舊標準只是推薦執行標準,白砂糖分等級規定二氧化硫殘留量,其中,二級最大殘留為30毫克/千克,精制級≤6毫克/千克。新標準則采納了強制性執行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食糖中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1克/千克?!敝煲阏f,新標準所規定的二氧化硫指標雖然看起來較之前有所放寬,但依然是安全且可控的。

      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二氧化硫在3類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可疑,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據)清單中。北京市營養學會理事、注冊營養師顧中一在其微博發表視頻解讀中也認為,二氧化硫作為3類致癌物并沒有人體證據能夠證明它致癌。日常的食用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少量二氧化硫進入體內后最終生成硫酸鹽,可通過人體正常代謝后由尿液排出體外,不會產生毒性作用。

      朱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白砂糖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的多少,與生產方法和工藝控制水平有關。對消費者而言,大可不必焦慮。目前國標中要求的殘留量不至于對身體造成傷害,但為了健康應該盡量控制糖的攝入量。而對生產廠家來說,國家標準是最低門檻,降低白糖色值和二氧化硫殘留量,依舊是制糖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謠言四 今年是“冷冬”,此后一年比一年冷

      隨著溫度一路走低,冬天的腳步日漸逼近。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網上都會掀起關于本年度是“冷冬”還是“暖冬”的預測。這些日子,網上不斷流傳2018年冬天是“冷冬”,甚至說“從今往后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第一時間進行辟謠,稱這種傳言十分離譜和荒謬,純粹是吸引公眾眼球,制造公眾恐慌。

      所謂暖冬、冷冬的科學解釋,是當某年某個區域整個冬季即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于氣候平均值0.5℃時,便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低于0.5℃則為冷冬。關于2018—2019年冬季氣候趨勢,國家氣候中心近期初步預測:預計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出現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原因,國家氣候中心給出的專業解釋是,自2018年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轉為偏暖并不斷發展增強,此次增暖將繼續發展,并于2018年/2019年冬季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厄爾尼諾事件時,東亞冬季風強度弱,我國氣溫普遍偏高。同時,國內外氣候模式一致預測,2018—2019年冬季歐亞大氣環流整體以緯向型為主,不利于冷空氣頻繁活動,有利于我國氣溫大范圍偏暖。本報記者 劉垠

    ?

    相關鏈接:

    揭穿食品謠言:打過藥的木耳還能吃嗎?
    人民網評: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
    以謠牟利 食品謠言治理懲防兩手都要硬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自媒體“爆款”食品安全謠言是如何炮制的?

    ?

    相關鏈接: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自媒體“爆款”食品安全謠言是如何炮制的?
    以謠牟利 食品謠言治理懲防兩手都要硬
    人民網評: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
    揭穿食品謠言:打過藥的木耳還能吃嗎?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劉垠] [編輯:陳曉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谛履暌魳窌⒂?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谝恢軣崧劊汉?谡胁乓菍稣\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讷@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谥馈睌z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诿捞m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冢涸贫匆r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樂享多彩假日
    ??冢撼鞘猩v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冢洪L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诙冗^美好假期
    2023“??诒狈悾ň①悾┗盍﹂_賽
    ??谔炜罩襟A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