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我們在路上,風雨兼程不曾遺忘;扶貧我們在路上,同一顆心凝聚力量……”近日,海口美蘭區干部的朋友圈被一首扶貧歌曲刷屏。這首由美蘭區人大干部文靜創作的原創音樂《扶貧,我們在路上》,以真摯的情感表達、樸實的歌詞深受大家喜愛,不少扶貧干部表示歌曲唱出了自己的心聲,已被“實力圈粉”。
創作初衷:“沒有對比,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以前我曾抱怨自己的生活,直到目睹了真實的貧困,我才感受到有一些艱辛,并不只是在電視屏幕上存在。 ”2010年,研究生畢業的文靜來到昌江參加工作。走進海南西部大山深處的一戶貧困人家,強烈的視覺沖擊給文靜留下了難以抹滅的記憶。“一家人住在破舊的瓦房里,沒有一面墻不是破爛透風的,用家徒四壁形容都不為過。男主人生病,僅靠女主人打零工和幫人擇菜換生活費;家中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孩,土地都是旱地,這日子怎么過?”
2013年,文靜調動到美蘭區工作。隨著精準扶貧在全國全面鋪開,下鄉參與扶貧成文靜和同事們工作的常態。此后,美蘭區各級機關干部下沉到扶貧工作一線,他們脫下襯衫換上便裝,放下筆頭拿起鋤頭,白天走村串戶查資料,晚上去電視夜校講政策,周末四處奔走找項目。“夜里11、12點回到家都是家常便飯。”文靜感慨道。
美蘭區人大幫扶的鄭仁山是三江鎮的貧困戶。其父患有慢性病需常年服藥,年幼的小女兒更是不幸患有先天性軟骨殘疾,全家收入微薄。經過政府幫扶7頭黃牛、種植檸檬發展產業,發放教育和醫療補助,鄭仁山靠勤勞的雙手摘下了“窮帽”,全家人均年收入超6000元,生活已大為改善。
“當貧困戶感激地拉著我們的手,聽到他們對我們由衷地說出‘謝謝’,我覺得我們的付出都值了。”見證了精準扶貧給貧困戶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文靜心里有著太多的感動渴望表達,創作扶貧歌曲的念頭油然而生。“很多人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卻認為沒有對比,你都不會知道現在的你有多幸運。”文靜希望用歌曲唱出無私奉獻的扶貧者們的心聲,更希望貧困戶們能夠堅定致富信念,“脫貧路上貧困戶們不是孤單的,我們會一直陪他們走下去 。”
2018年9月《歌詞作家》雜志刊登的文靜原創歌詞。(圖片由受訪者供圖)
創作心路:“貧窮感觸如滾燙印記,烙印腦海”
今年7月中旬,文靜開始了《扶貧,我們在路上》歌詞的創作,8月開始進行編曲。“歌詞寫作非常快,不到一天便建立架構,寫出了大樣。”文靜坦言,在歌詞創作時,參與扶貧工作的一幕幕過往便在腦海中如電影放映般浮現,自己很快就有了靈感。“比如歌詞里‘壓彎的脊梁’‘布滿滄桑的臉龐’,這些畫面我都曾真實地見過。對貧窮的感觸就像一道滾燙的印記,深深烙印在腦海里。”
隨后,文靜便將《扶貧,我們在路上》歌詞與自己其他4首歌詞作品投稿發表。今年9月,《歌詞作家》雜志月刊專門用整頁刊載文靜投稿的5首原創歌詞,這讓文靜欣喜不已。此后,全國各地不少作曲家為《扶貧,我們在路上》譜曲,聯系文靜表達合作意向,卻被她謝絕了。“歌曲的編曲創作后期需要反復磨合,作曲家們人在外地,加之自己工作比較忙碌,溝通交流起來有些不便。”
經過近兩個月的創作和錄制后,文靜將錄制好的《扶貧,我們在路上》通過自己的原創音樂公眾號“海島晴音”發表,并獲美蘭區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美蘭之聲”轉載。一時間,《扶貧,我們在路上》便在美蘭區廣大干部的朋友圈中廣泛傳播,同事、歌友們紛紛打電話、發微信為她點贊,甚至一些不認識的人都通過各種途徑聯系文靜,表達對她的支持。“其中不乏有給作品提出建議。我特別高興大家能給我更多指導,這首歌我會收集大家的意見繼續完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