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12月12日冬交會開幕首日,臨高展館簽訂了3500萬元的訂單,現場銷售7.1萬元。12月13日,臨高展館又簽訂了2600萬元的訂單,現場銷售58.26萬元;簽訂訂單金額和現場銷售金額比去年冬交會第二天均有所增長。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臨高聚力打造“臨高田品”農業品牌 特色農產品訂單不斷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8-12-14 11:04

      古色古香的臨高展館參展游客、客商紛至沓來,特色農產品訂單不斷

      臨高聚力打造“臨高田品”農業品牌

      12月13日,2018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臨高展館人氣旺,參展游客和客商紛紛下單購買特色農產品。記者袁琛攝

      青磚、青瓦、飛檐、拱形門、木制攤位,再搭配鮮艷喜慶的大紅燈籠……走進2018年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以下簡稱冬交會)臨高展館,古色古香的氣息撲面而來,讓參展游客在步入展館之際有宛如時光倒流的體驗。從上往下看臨高展館,四周墻體圍成一個空間,展館中央有一個體積較大的船型展臺,視覺上形成一種“城門大開,揚帆啟航、駛向美好未來”的氣派。

      12月12日冬交會開幕首日,臨高展館簽訂了3500萬元的訂單,現場銷售7.1萬元。12月13日,臨高展館又簽訂了2600萬元的訂單,現場銷售58.26萬元;簽訂訂單金額和現場銷售金額比去年冬交會第二天均有所增長。

      86種農產品展示農業發展新成就

      “快來看,我找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個人的呼喊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參展游客李英瑩站在臨高展館的海鮮展臺前,手里拿著一包魚干,大聲喊來同行的伙伴,“這就是我去年買過的,特別好吃,今天一定要多買一點。”

      李英瑩是從四川來的一名“候鳥”老人,她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自從去年在冬交會上買了一包臨高魚干之后,她就對臨高海鮮干貨情有獨鐘。“很多地方賣的蝦干、魚干顏色都特別漂亮,可是吃起來沒有一點海鮮的味道,那都是經過加工的。”李英瑩說,臨高海鮮好在鮮、好在天然,今天來逛冬交會,她直奔臨高展館而來,“我要再回味一下讓我‘牽掛’了一年的味道!”

      放眼望去,臨高展館里,菠蘿、火龍果、美橙、香菊、富硒沙地紫薯等名特優瓜果蔬菜產品琳瑯滿目。臨高乳豬、海鮮干貨等特色產品展臺前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有慕名而來的老顧客,也有被豐富產品吸引而至的新顧客。

      臨高烤乳豬受歡迎。記者袁琛攝

      “這種黑金剛蓮霧個大多汁,口感甘甜!”海口市民李偉華品嘗了一小塊臨高黑金剛蓮霧后,與種植戶王開現進行交流,留下了對方的聯系電話。“元旦春節快到了,我打算年底再去趟臨高,買些黑金剛蓮霧當作禮物送給親朋好友。”他說。

      臨高農業局局長符巍瀚介紹,參展本屆冬交會的臨高企業共36家,臨高展館展出瓜菜、熱帶水果、雜糧、海產品等各類產品共86個品種,其中18種為扶貧農產品。臨高共邀請客商91人,其中省外客商51人、省內客商40人,客商遍布全國各地。展館設計上,臨高展館重點突出臨高的農業特色和人文風情,展館劃分為LED形象宣傳區、扶貧展示區、扶貧農產品電商消費區、企業產品展示區、活體展示區、洽談區、特色展示區、中央堆頭展示區等8大區域,運用聲、光、色、影等技術將臨高農業的原生形態、民俗文化遺產融為一體,凸顯臨高農業的發展活力,為臨高企業展示展銷、貿易洽談提供良好的環境。

      18種扶貧農產品亮相受熱捧

      在冬交會臨高展館,展出的扶貧農產品是一大亮點。

      “我們引導貧困戶和漁民加入深海網箱養殖這個行業,公司提供船、飼料等生產設備及生產物資,由他們承包養殖,養好了到年底可以分紅。“12月13日,臨高海豐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后勤部經理符亞五帶著貧困戶養殖的金鯧魚在冬交會現場售賣。

      鳳梨、百香果、金鯧魚、高山香菊、臨高乳豬、海鮮干貨……18種扶貧農產品亮相冬交會臨高展館,不少參觀游客下單購買。

      參觀游客為臨高特色農產品點贊。記者林書喜攝

      產業興富萬家。臨高縣縣長曹文表示,臨高縣委、縣政府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扶貧體系,一批經濟效益好的扶貧產業在臨高大地落地生根、欣欣向榮。

      2016年底,臨高尚有貧困人口6726戶30147人,貧困發生率為8.42%。2017年初,臨高堅持風險可控、回報穩定、收益可持續的原則,積極探索“專業合作社+扶貧”“光伏產業+扶貧”“旅游產業+扶貧”“農村電商+扶貧”等扶貧模式,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從根本上破解了貧困戶經營分散、管理粗放、收益不穩定、資金利用績效不高的問題。2017年,臨高5515戶25199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38%。今年,臨高又有1216戶4980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39%。

      今年9月底,臨高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揭牌,為扶貧農產品線上銷售提供了平臺。截至11月下旬,臨高扶貧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額超178萬元,實現農村“農特產品上行”和“消費品下行”同步發展。

      擦亮“臨高田品”農業公用品牌

      在臨高展館,作為臨高重點打造的農業公用品牌,“臨高田品”的標識隨處可見。冬交會上,“臨高田品”標識的亮相,也讓更多參展游客和客商加深了對臨高農業的了解。

      臨高展館內的展臺猶如一條破浪前行的大船。記者袁琛攝

      臨高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發展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臨高田品”蘊含著臨高人滿滿的幸福感。符巍瀚解釋,“田”代表臨高大地廣闊平坦的地貌,“田品”喻指臨高“魚米之鄉”,其大田農業產品物產豐饒。同時,“田品”又與“甜品”諧音,喻示臨高農業是甜蜜的事業。

      為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臨高將圍繞“1425”打造農產品品牌。糧食作物方面要穩定水稻產量,重點發展優質稻米,加大淮山、地瓜、芋頭、毛薯、大薯等產業的發展步伐。養殖業重點圍繞乳豬養殖和海產養殖兩大特色板塊進行發展。同時,擴大新興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重點發展鳳梨、空心菜、紅心蜜柚、百香果、香蕉等特色種植業,打造特色品牌。

      臨高縣委書記李江華表示,接下來,臨高農業將圍繞“臨高田品”公用品牌實施“五光十色”品牌戰略,按照“穩糧、優養、擴新”的思路,加快構建全縣農業“穩優擴”品牌發展策略。集中對全縣“五大陽光健康食品”和“十大特色農產品”進行標準化、品牌化提升。打造具有臨高地域特色、綠色安全、質量上乘的農產品,提高臨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全縣農業經濟提質增效。

    ?

    相關鏈接:

    扶貧農產品俏銷冬交會 海口館消費扶貧專區搭建產銷“快速路”
    已簽訂單1.6億!海口瓊山區特色農產品走俏冬交會
    全國153個貧困地區農產品參展海南冬交會
    海南農產品品牌推介會舉行 十大農產品公用品牌亮相

    ?

    相關鏈接:
    全國153個貧困地區農產品參展海南冬交會
    海南農產品品牌推介會舉行 十大農產品公用品牌亮相
    已簽訂單1.6億!海口瓊山區特色農產品走俏冬交會
    扶貧農產品俏銷冬交會 海口館消費扶貧專區搭建產銷“快速路”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劉夢曉] [編輯:李謝菲]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