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幫扶“套餐”摘帽 集體產業“造血”
龍華區積極引導仁里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1月21日午后,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脫貧戶鐘茱莘和往常一樣,牽著自家膘肥體壯的黃牛出來吃草“。它們可是我們家的寶貝,是政府給我們送來的‘發財牛’,要對它們好一點。”鐘茱莘滿臉喜悅。據悉,新坡鎮仁里村和幫扶單位結合實際,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從“輸血”式扶貧變為 “造血”式扶貧,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為群眾增收致富注入活力。
扶志 讓貧困群眾干起來
鐘茱莘是仁里村委會養豪村的精準扶貧戶。過去,丈夫離世,留下她和67歲的婆婆以及12歲的兒子相依為命,家中僅有的2畝農田是主要的收入來源。2016年4月,市、區、鎮、村四級幫扶干部了解情況后,為鐘茱莘送來了“脫貧套餐”:3頭牛、50只雞,還為她兒子提供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經過政府的幫扶和自己的努力,如今她已摘下了貧困帽。
“幫扶干部經常過來幫忙,不僅從產業上扶持,生活上關心,在精神上也鼓舞了我們。”提起政府對自己的幫扶,鐘茱莘心里滿是感激。
據悉,仁里村通過“扶志(智)+扶貧”,以致富先進榜樣引導貧困戶“不等不靠”、勤勞致富。“我們開展了‘三爭四比’脫貧之星活動,激發貧困戶脫貧動力,鼓舞脫貧志氣。”新坡鎮副鎮長王首匯介紹,活動評選出了依靠自身辛勤勞動、實現脫貧的貧困戶,以他們的脫貧事跡教育人、說服人、引導人,從而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造血 讓脫貧產業興起來
仁里村地處火山巖地形地貌的羊山地區,石頭多、土壤少,地廣人稀,生產條件差,再加上缺乏高效主導產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千百年來,成千上萬的羊山人民雖然熱愛家鄉,但生活卻處于貧困線下。為此,2013年,仁里村因地制宜,引入石斛產業,因羊山地區獨特的自然環境及火山地貌,具有發展石斛產業獨一無二的天然優勢。
21日下午,在博泰村石斛基地,自動噴淋設備正在給石斛噴水增濕。據石斛基地王雄介紹,村民入股有資金、土地、勞力等多種方式,目前,共有103名農戶入社,現已種植金釵石斛80畝左右,每年畝產值4萬元左右。
精準扶貧戶王智法一家過去因殘因學致貧,兒子出車禍落下殘疾,兩個孫子還在上學,生活十分艱難。政府不僅在醫療、教育上進行幫扶,還幫王智法入股石斛公司3萬元,讓其每年可以收獲分紅。2017年,一家人成功摘下貧困帽。
去年4月,仁里村先行先試,率先在龍華區探索村集體經濟,牽頭成立了全民持股的潭豐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整合農村土地、閑置房屋、廢棄學校等資產,重點發展旅游、光伏、鷓鴣茶、養羊等集體產業,帶動村民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共同致富。
“我們將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建設、潭豐洋省級濕地公園建設、全域旅游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相結合,將繼續推進仁里村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真正讓村民得實惠,增收入。”新坡鎮委書記陳堅表示。
?
相關鏈接:
海口永興扶貧愛心集市銷售額達160萬 為扶貧戶打通致富路
扶貧農產品熱銷!海口秀英區舉辦愛心消費扶貧集市
海口瓊山區開展三門坡鎮扶貧工作專題調研會
海口秀英區拓寬扶貧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