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清明節的天,是最藍的天
今年清明節海口空氣質量三年來最優
6日,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海口清明小長假首日空氣質量指數,報告顯示4月5日清明節當天,“海口藍”依舊“在線”,空氣質量AQI指數為35,空氣質量達到一級優標準,為3年來最優水平。
據空氣質量報告顯示,在2017年、2018年、2019年清明節當天,海口環境空氣質量AQI指數分別為47、39、35,AQI指數均為一級優,污染指數逐年下降,今年空氣質量最佳。
清明小長假首日,海口空氣質量一直穩定在優良狀況,一方面得益于局部降雨天氣對揚塵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文明祭祀減少了煙花爆竹和紙錢的使用。清明節傳統的燃放鞭炮、焚香燒紙等祭祀方式會對空氣質量造成不利影響,為此,海口在節前大力開展宣傳,向市民發布文明祭祀倡議書,倡導廣大市民用鮮花祭祀、網絡祭祀等方式緬懷故人,共度綠色清明。
近段時間來,海口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六個嚴禁兩個推進”工作,加大了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為空氣質量的穩中有升提供了保障。其中“六個嚴禁兩個推進”規定,嚴禁在建成區內燃放煙花爆竹,嚴禁在城區公共場所祭祀燒紙焚香,是持續改善海口清明節期間環境空氣質量的關鍵舉措。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表示,清明小長假期間,海口環保部門針對城市中心區域、商業街區、居民區周邊區域、城鄉結合部區域和重點路段,加強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并堅決制止在建成區內燃放煙花爆竹,在城區公共場所祭祀燒紙焚香等大氣污染違法行為,打好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讓廣大市民游客度過一個綠色環保、文明健康的節日。
海口評
文明祭掃讓清明天朗氣清
清明節作為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節日,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內涵。燒香祭祖往往是民間的傳統風俗。但是為確保生態環境不受污染,海口移風易俗,積極推動文明祭掃。據悉,清明節當天,海口陽光明媚,藍天白云,環境空氣質量一級優,為三年來最優水平,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文明過清明的實踐在海口取得初步成效。
實際上,通過媒體報道,我們發現,很多海口市民在這個清明節都采取既文明又綠色的方式來祭祀已逝的親人。
“清潔”“明凈”本身就是清明節應有之義,倡導綠色祭掃、文明過清明恰恰是回歸理性、熱愛自然的一種表現。文明祭掃,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習慣。我們欣喜于綠色清明漸成新風,感念于無數人為之付出而得到的改變。當下,我們要從自身做起,樹立移風易俗、保護生態的強烈意識,綠色清朗地過清明,共同守望生態文明的美麗家園。(謝松波)
?
相關鏈接:
踏青游春緬懷先輩 海口秀英區文化館開展清明公益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