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一位村民展示一塊寬約1米、長約2米的方形海百合化石,上面約有10多株海百合“根莖”和“花瓣”交叉、蜿蜒,“植株”姿態優美,像一幅國畫。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貴州關嶺: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劫”與“難”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9-06-21 09:07

      一位村民展示一塊寬約1米、長約2米的方形海百合化石,上面約有10多株海百合“根莖”和“花瓣”交叉、蜿蜒,“植株”姿態優美,像一幅國畫。“所謂的加工就是剔除雜質,需要一個多月時間,大概能賣2萬多塊錢。從挖化石的人手中買過來,大概三四千元的成本價。”他說。

      在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家切割、“加工”化石,一度成了不少農戶的“生意”。一些村民家中堆放著至少幾十塊化石,有殘缺的,有完整的。他們用螺絲刀在厚度約5厘米的石板上將古生物骨架周邊的雜質剔除、磨平,古生物骨架得以清晰地顯現。

      古生物化石精美的圖案和稀缺性,令不法商販爭相購買。在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魚龍、海龍、海百合、鸚鵡螺等古生物化石而聞名世界的新鋪,盜挖盜采、走私販賣化石,曾經是常態。

      從2003年開始,關嶺縣持續加強對保護區內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持續打擊盜挖盜采,收繳魚龍、海百合等珍貴古生物化石上萬塊。

      然而,由于資金和基礎設施的缺乏,收繳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保護和處理也成為難題。

      珍貴化石被盜采

      藏在深山的古生物化石本無人知曉,直到20世紀40年代,當地農民在開墾中發現帶有動物形狀圖案的石片。這些石片曾引來地質專家關注,但此后數十年,對新鋪鎮的古生物化石研究并不多。

      關嶺縣地質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陳正江回憶,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當地農民從山上開采石片用于堆砌豬圈,一些農戶在砌墻的過程中發現部分石塊似乎“來頭不小”,有的像植物的花冠,有的像動物的骨頭,有的甚至能夠清晰看出魚、海龜、海螺等形狀。

      2006年,湖北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的專家汪嘯風、陳孝紅經過考證發現,新鋪鎮地下蘊藏著2.2億—2.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群,魚龍、海龍、海百合、鸚鵡螺等各類化石保存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形態精美,為全球同期地層所罕見。

      專家認為,關嶺海生動物大約在水深約200—500米的海洋中生活。當時,由于沉積環境寧靜,海生爬行動物以及魚類、海百合和大量無脊椎動物等保存完好,經后期地質作用,形成了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的化石寶庫。

      隨著關嶺的古生物化石被世界知曉,新鋪鎮的一些村民開始秘密從事古生物化石盜挖盜采活動。在臥龍村、海百合村等核心保護區,不法分子在自家地里或租賃農戶土地秘密挖掘化石,購買面包車將座位拆卸進行盜運,再將化石進行除雜質加工。加工后,面積從不足一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不等的化石上,魚龍、海龍、海百合等生物栩栩如生,違法商販爭相走私販賣。

      這些化石不僅遭到“賤賣”,還成為部分國家工作人員的“囊中之物”。與此同時,盜采盜挖嚴重破壞了當地生態,容易引發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睡在茅屋守石頭

      “執法隊成立的時候,湖北來的專家在關嶺縣新鋪鎮發現了三條魚龍,就是現在的原位保護1、2、3號館。為了保護好這3條珍貴的魚龍化石,我們就搭建了簡易的茅草房,蓋住化石,有時候就睡在茅草房里守護這些石頭。”2003年從部隊退伍后,左明山來到執法隊工作,現在是執法隊的負責人之一。

      關嶺地質公園管理處,專司打擊盜挖盜采、私自加工、走私販賣化石。16年來,左明山積累了豐富的打擊盜采化石犯罪的經驗,也多次面臨危險,三次受傷住院,威脅、恐嚇更是不計其數。

      “第一天執法,隊長帶我們三個隊員在一個村寨里收繳化石。我們被很多不法分子圍攻,當時情況非常緊張,報警后公安趕到才把我們解救出來。”左明山回憶,“我受過大傷三次,小傷數不清。2005年4月,當時副隊長帶著我們幾個隊員到干田寨去巡查,被七八十個不法分子圍攻、毆打,我們的執法車被砸壞,那一次我們都在醫院躺了一個多月。”

      左明山坦言,很多時候有放棄的念頭,因為家人也經常接到陌生電話,被人威脅、恐嚇,有同事夜晚出門被人用口袋罩住毆打。

      “不過,作為一名退伍軍人,國家干部,不忍心看到漫山遍野被挖得千瘡百孔,也不愿意這么寶貴的資源被不法分子掠奪,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左明山說。

      左明山介紹,執法隊每天都要上山巡查,每兩周必須把全部的1000多個采坑巡查一遍,做好圖片和文字記錄。

      “很多時候是和公安干警一起配合行動,這樣比較安全,對不法分子也有比較強的威懾力。”左明山說,2012年國家《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和《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實施辦法》頒布以后,當地老百姓的法律意識增強了許多,盜挖盜采沒有以前那么猖獗。

      尤其是2018年8月,關嶺縣公安局、國土局、地質公園管理處等幾個部門配合行動,集中打擊了一批化石盜挖盜采犯罪活動,有效地治理了盜挖盜采現象,目前已經基本看不到古生物化石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了。

      化石保護成難題

      2003年開始,關嶺縣多部門持續打擊盜挖盜采,共收繳魚龍、海百合等珍貴古生物化石上萬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暴露在空氣中的化石會受到氧化,價值會受到影響。但目前資金、人員等不足,沒有多余的力量建設更大的博物館保護這些珍貴的化石。”關嶺地質公園管理處執法隊隊長李斌頗感無奈。

      2004年,國土資源部批準建設主景區為0.94平方公里的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關嶺縣將執法收繳的古生物化石精心“加工”和裝裱,作為公園的主要展品,2006年揭碑開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

      2009年,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部分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建成對外開放。通過無人機俯瞰,博物館猶如一個巨大的菊石化石屹立在公園內。博物館中有大量保存完美的化石,海生爬行動物魚龍、海龍、楯齒龍、半甲齒龜、海百合以及菊石、雙殼、牙形石、鸚鵡螺、魚類等化石讓人大飽眼福。

      然而,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也由于游客稀少等原因,連續虧損。“在旅游旺季,一天的接待量只有500多人,現在除去水電費和員工開支,我們基本上沒有錢再去支付其他費用,基礎設施維修也很困難。”地質公園副經理楊其菊說。

      不過,擁有巨大科研與審美價值的化石寶庫,關嶺人對地質公園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

      “只要恢復良好的生態環境,與化石保護相輔相成,雖然化石不能買賣,但化石一定能成為關嶺的耀眼名片。”左明山介紹,目前關嶺縣正利用國家地質公園這個平臺,發展旅游業,帶動當地百姓通過精品水果、農家樂等產業脫貧致富。

      2009年,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土科普教學實習基地。“地質公園會利用好國土科普教學實習基地這個平臺,積極開展科普教育游,讓更多人走進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感受其獨特的地質文化旅游魅力。”楊其菊說。(記者蔣成、汪軍)

    ?

    ?

    相關鏈接:

    北京海關移交76件罰沒化石及古生物制品
    海外追繳古生物化石特展在河南鄭州開展
    甕安叫停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采礦

    ?

    相關鏈接:
    甕安叫停古生物群化石核心產地和經典地質剖面采礦
    海外追繳古生物化石特展在河南鄭州開展
    北京海關移交76件罰沒化石及古生物制品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蔣成 汪軍]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