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用生命樹起百姓心中的豐碑
——追記瓊山區甲子鎮仙民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道祥
記者 杜潤濤
“每天吃過晚飯,院子里就會響起他的歌聲。每次唱完,他還會笑著向我要掌聲。”每當回憶起林道祥生前往事,妻子梁蘭英總是潸然淚下。雖然丈夫已經逝去半年,但在她心里仿佛還活著。
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故人淚滿襟。2019年1月2日下午,林道祥在組織村“兩委”干部、幫扶責任人整理扶貧檔案臺賬時突發心肌梗塞,倒下后再也沒能起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61歲。
林道祥入黨44年,生前任瓊山區甲子鎮仙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1986年,他從海軍東海艦隊退役后,回到仙民村工作。自擔任村干部以來,林道祥從未停歇,他用實干唱響了為人民服務的贊歌,用生命樹起了百姓心中的豐碑,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崇高品格。
他,是一個敢啃“硬骨頭”的人
“回想起以前跟林書記一起工作的點點滴滴,我覺得十分驕傲又非常痛心。他是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倒下前還念叨著要幫助村民致富。”仙民村村委會委員符芳耿說,林書記不計個人得失,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樹立了榜樣,更贏得了村民擁護。
仙民村位于甲子鎮西部,過去以傳統農業為主,村集體經濟一片空白。2007年,海口綠源仙民物流新城項目落戶該村,但項目征地涉及到幾百座墳墓。為確保項目盡早開工,帶動村集體發展經濟,時任仙民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的林道祥,主動帶頭啃起了這塊“硬骨頭”。
“幾百座墳墓要遷移,是件大事。當時,許多村民不同意,阻力很大。曾因遷墳一事,林書記還受到不少威脅。”時任仙民村下轄白石村村民小組組長(現任仙民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王宏珍說。
“當時我就勸他,別攬這事,村民不理解,還要打你罵你。”梁蘭英說,那段時間,林道祥整天滿腦子都是遷墳的事,而且還要求自己必須完成這項任務。隨后就挨家挨戶去做思想工作,用真心實意去感動群眾,最后贏得了支持,完成了征地任務。
“今年八月,物流新城將正式營業,這離不開林書記的努力。我們會盡力多吸納村民就業,完成林書記的心愿。”海口綠源仙民物流新城項目經理林麗彤說。
他,是一個敢擔當、能做事的人
仙民村已脫貧村民吳乾富,如今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作為仙民村產業發展的受益人之一,吳乾富一直沒忘記林道祥這位“恩人”。
“在林書記的幫扶下,我家才過上了好日子。”回想起林道祥生前到他家的一幕幕,吳乾富轉過身去,擦干眼淚。
吳乾富原是仙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缺技術致貧。為幫助吳乾富脫貧致富,林道祥和村“兩委”干部以及幫扶責任人經常到他家中,通過聊家常的形式,開展思想幫扶工作,指導發展產業。
種植蔬菜、養牛、養蜜蜂、以扶貧資金入股種養合作社……在林道祥等人幫扶下,吳乾富改變了“等、靠、要”的思想,積極發展種養產業,2016年12月實現脫貧,2個兒子也都娶上了媳婦。
在林道祥的動員下,仙民村共有29戶貧困戶入股牛大力種植基地,2018年底入股貧困戶領到了第一筆分紅。目前,依靠產業扶持,仙民村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
“林道祥是一個敢擔當、能做事的人。”仙民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秦曉軍說,林書記常對自己說,精準扶貧不單是關系到群眾共同富裕的事情,更是我們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要認真負責地去做好每件事,否則就對不起黨和人民。
他,是一個時刻為村民謀福利的人
2018年,仙民村村民吳本偉因家庭經濟困難,小孩上大學成了問題。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林道祥通過村教育基金會把3000元助學金送到了他的手上,幫他解決了暫時的困難。
在林道祥發動下,仙民村成立了村教育基金會和村務協商議事委員會。村教育基金會成立以來,已為18名考上大學的村民子女提供助學資金3.9萬元;村務協商議事委員會累計調解農村土地糾紛20多起,鄰里糾紛30多起。
“林道祥點子多,所想的事都是怎么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仙民村教育基金會秘書長陳維琇說。
在為仙民村群眾無私奉獻的一萬多個日日夜夜里,林道祥沒有留下什么豪言壯語,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
在林道祥的帶領下,仙民村累計組織修建村路56公里,建起了6個村民休閑點、4個文化室,改造了250間危房,解決了3個自然村的吃水問題。
正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真情付出,林道祥把自己的心與300多戶村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林書記雖然走了,但我們一定會秉持他的遺志,為建設美好仙民繼續努力。”王宏珍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