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越城嶺又稱老山界,海拔2100多米,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遇到的第一座高山。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沒有紅軍逾越不了的山河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9-07-05 21:37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1)沒有紅軍逾越不了的山河

      云霧繚繞的老山界(6月3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新華社南寧7月5日電題:沒有紅軍逾越不了的山河

      新華社記者張瑞杰、朱超、夏軍

      越城嶺又稱老山界,海拔2100多米,是中央紅軍長征以來遇到的第一座高山。

      當年紅軍翻越老山界,走的是羊腸小道,有的地方,是用幾根圓木架成、長滿青苔的棧道。現在,盤山公路可直達老山界主峰貓兒山山頂。

      近日,記者由廣西興安縣出發前往越城嶺。車窗外,不時掠過紅軍墓和紅軍橋。

      雖然柏油路面平坦,但是“S”形彎、“之”字形彎一個接一個。

      記者難以想象,當年以巨大傷亡渡過湘江的紅軍,是如何帶著騾馬、抬著輜重、扶著傷病員翻過這座華南第一高峰的。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圖文互動)(2)沒有紅軍逾越不了的山河

      游人在老山界參觀(6月3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鋼鐵意志:完成艱難跨越

      美國新聞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描述——代替敵人槍炮威脅的是湘黔高原的天然障礙:險峻的山巒,危險的河流,還有部隊的極度疲勞,食物的匱乏……

      海拔1500米處已是霧氣繚繞,向山下望白茫茫一片,人和車行進在通天霧海中,能見度最后變成幾十米,不時有雨滴砸下。行至海拔1900米左右,霧氣突然消失,雨更大了,出現了“老山界”碑,上面刻著陸定一書寫的“老山界”三個大字。

      參加過長征的陸定一曾在《老山界》一文中,描寫了當年攀爬的艱難。

      記者行進的,正是陸定一和戰友們走過的路徑。

      這里草木叢生,卻幾乎沒有看到可以填飽肚子的瓜果糧食。陸定一曾寫道,他們爬山中途糧食匱乏,極度饑餓,還是山上的瑤族民眾拿出僅剩的一點米熬粥給他們吃。

      據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著的《紅軍長征史》記載,12月4日,軍委第一縱隊從塘邊坊出發,下午開始翻越老山界。當時,傷病員們都下了擔架,由其他同志背著或攙著走。有幾匹馬踩空了腳,摔下了萬丈深淵。但紅軍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經徹夜行軍,終于帶著騾馬,抬著輜重,勝利通過了老山界,進入龍勝縣境。當地群眾得知紅軍是從老山界下來的,莫不感到驚訝。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說,長征時,紅軍為了求生存,不能不爬這座大山。

      興安縣研究長征史的專家陳興華說,紅軍能翻越老山界,靠的是鋼鐵的意志和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心。

      信仰高遠:萬水千山只等閑

      當時,紅軍還在翻越另外一座“山”——阻礙著正確思想路線的屏障。湘江之后,紅軍要解決“奔何處”的問題。

      博古、李德一意孤行,頑固地堅持由通道北出湘西的行軍路線。嚴峻關頭,毛澤東力主放棄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原定計劃,改向敵軍兵力比較薄弱的貴州前進,爭取主動,挽救危局。

      “從老山界開始的爭論,持續到湖南通道境內。”《紅軍長征史》中寫道。

      翻越老山界后,紅軍連續召開了通道、黎平、猴場、遵義等系列會議,構成了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鏈條。中國革命開辟了新局。

      陸定一回憶,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立于老山界,回想80多年前的壯烈一幕,記者心中激蕩著無比的崇敬與豪邁——

      這支有著崇高信仰、堅定意志的遠征之師,沒有跨不過的河,沒有越不過的山!

    ?

    ?

    ?

    ?

    相關鏈接:

    他們,找到了3000多個紅軍烈士的名字
    再走長征路第22天丨紅軍恩情永不忘 老人守護無名紅軍墓39年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
    紅軍的故事永難忘(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

    相關鏈接:
    紅軍的故事永難忘(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再走長征路第22天丨紅軍恩情永不忘 老人守護無名紅軍墓39年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紅軍前進的步伐
    他們,找到了3000多個紅軍烈士的名字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瑞杰 朱超 夏軍] [編輯:楊艷]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