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養了200只果子貍,年終共收入5萬多元。”從過去因學致貧,到如今的果子貍養殖專業戶,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委會上昌村脫貧戶李布平的日子越來越紅火,不僅解決了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還蓋起了新房。
在海口,像李布平一樣,依靠產業發展,摘掉“貧困”帽子的脫貧戶,還有很多。
據了解,近年來,海口市緊抓產業發展關鍵,增強扶貧“造血”功能,全面推動產業扶貧,為貧困戶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黨建引領鋪實筑牢產業發展基石
“要做好產業扶貧,首先要堅持黨建引領。”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夏龍表示,昌西村深入開展黨建工作,提升村“兩委”黨員干部工作能力,并對“等靠要”思想嚴重的貧困戶進行“志智雙扶”,共同謀劃產業發展,為農戶增收。
如今,昌西村部分農戶依托政策,積極發展產業,并涌現出一批脫貧典型人物,如烏嶺村“鴨司令”謝南豐、西山村“兔子哥”梁文等。
據了解,近年來,為強力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海口市堅持黨建引領,由上至下,組建了一支脫貧攻堅“強軍勁旅”。全市成立各級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按照“領導掛點、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別掛點四個區,22名市領導掛點各鎮,236家結對幫扶單位包村幫扶814個自然村,1138名幫扶責任人包戶幫扶4420戶貧困戶開展結對幫扶。
據悉,全市成立19個脫貧攻堅戰斗大隊、184個戰斗中隊以及若干個戰斗小隊,區三套班子領導掛點19個鎮184個行政村,并將1998名扶貧干部全部編入“戰斗序列”。
這支“強軍勁旅”,為海口市產業扶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各級黨員干部的帶領下,海口市產業扶貧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依托特色產業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依托特色產業發展,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是海口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在海口,因產業發展脫貧的貧困戶不在少數。
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委會烏嶺村脫貧戶謝南豐,因病致貧后,依靠養鴨技術,積極發展紅鴨養殖業。
“養殖5000只到6000只紅鴨。”謝南豐介紹,靠著養殖紅鴨,他每個月能夠收入5000元至6000元,年終收入約10萬元左右。其愛人再也不愁每個月一兩千元的醫藥費。
在瓊山區舊州鎮道美村委會,鄉村振興工作隊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引導農戶種植龍眼,初步形成“龍眼+龍眼蜜”的產業鏈;以“公司+村委會合作社”的方式,發展百香果產業;大力發展庭院經濟,不斷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據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海口市以“五帶動全覆蓋”模式促進帶貧減貧和特色產業發展。全市共36家企業合作社(其中企業22家,合作社14家),著力發展“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抱團發展”和“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五種產業扶貧模式,建立36個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同時,全面落實到戶產業幫扶措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多樣化助推產業發展促脫貧
產業要得到長足發展,除了要選準產業項目外,還要從農業技術、市場營銷等多個方面精準發力。
“我的蜂蜜還在電商平臺進行線上銷售。”秀英區永興鎮羅經村脫貧戶林貽松,自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以來,積極發展養蜂產業,不僅摘下“窮帽”,還積極發動周邊群眾,致力打造屬于自己的蜂蜜品牌。
據介紹,為強力推動產業扶貧,近年來,海口市通過積極舉辦技術、職業教育和就業技能培訓班,開辦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節目,引進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打造15個鎮級電商平臺,拓寬電商平臺營銷能力,推進消費扶貧等多種方式,推動扶貧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海口青年講師志愿服務隊”成立,并將持續組織種植養殖專家、金融機構、財務專家、產銷對接企業、致富帶頭人深入到田間地頭,現場為農村青年的產業發展把脈號診,送去政策、農技、金融、渠道、機遇、財務咨詢等六大資源,助力海口市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
?
?
?
相關鏈接:
系列活動助推河北豐寧旅游產業扶貧后勁十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