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晚,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中方就美方擬于9月1日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問題進行了嚴正交涉,雙方約定在未來兩周內再次通話。同一天晚些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美國政府將推遲原定于9月開始對包括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在內的某些中國產品征收10%的關稅。中美經貿摩擦至今,雙方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世界關注的目光,也深刻影響著國際經濟金融。8月14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辦的“重塑國際經濟金融新格局”研討會在京舉行,專家學者們圍繞匯率、關稅、貨幣政策等議題,從大格局、大發展、大變化的角度分析和認識中美經貿摩擦。
“匯率之爭實際上是發展速度之爭,是對世界經濟貢獻的力度之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首先發言指出,美國政府在1988年到1994年間一共判定13個國家和地區操縱匯率,它們都是二次大戰之后從戰爭廢墟中恢復過來的發達經濟體,或新興的發展中經濟體。因此,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不顧事實、不顧自己的理論和法律、不顧客觀分析的結果,堅持要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就不難理解了。“研究歷史我們發現,原來美國才是經常使用匯率武器干預市場的國家。”
李揚指出,匯率問題只是表象,背后是國策,美國就善于為匯率武器裝裱上精美的外殼,而那層精致外衣剝去之后,人們會發現原來是赤裸裸的利益。“美國現在特別風行的一部書叫《現代貨幣理論》,書中直言不諱地指出,整個世界被美國耍了兩次,一次是美國用美元過度進口,另一次是美國用美元支付債務利息。”李揚認為,只要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經濟金融秩序還存在,其他國家就永遠在美國的“匯率操縱”大棒威脅之下,所以治本之道是重新塑造一個國際經濟金融新格局。“當然這是一個非常長期的任務,但我們必須確定這個目標,堅定不移往前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的發言進一步“剝開”了美國匯率武器的包裝盒。“美國財政部事實上是指鹿為馬、混淆視聽,這種做法不僅在國際經濟格局中有重大的影響,也踐踏了美國法律和其引以為傲的法治精神。”姚枝仲還提到了美國政府關于世界貿易組織發展中國家身份改革的備忘錄,認為備忘錄實際上挑戰的不僅僅是中國,而且是整個國際貿易體系中的基本秩序。“我們現在的世界貿易體系基本上是以發展為導向的,以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為主要手段的一個體系。美國的備忘錄不僅僅是想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身份,更是想在整個世界貿易體系中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干預,這將對世界經濟體系造成比較大的沖擊。”
重塑國際經濟金融格局并不是要完全推倒重來。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煉認為,就中國立場來說,恰恰是不希望全球金融體系出現不可預期的動蕩,而是在共同發展的前提下討論可能的變革方向。“其中經常被某些國家誤讀的一點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并無意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人民幣的國際化只是我們金融開放中非常正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民幣遠遠沒有達到成為國際主導貨幣的階段,人民幣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同時也是和其他國際貨幣加深合作。”程煉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中,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并沒有擠占當前國際主導貨幣的空間,相反卻給它們的運用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多年來人民幣匯率總體保持強勁的同時,也維持了匯率波動的相對穩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胡志浩列舉數據說明,2005年至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日均波動的標準差為0.18%,這個水平大約為美元對歐元和日元的1/5。2015年匯率改革至今,雖然這個數字為0.27%,但仍然遠低于其他貨幣,這表明人民幣的浮動管理機制有效,從而為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總體把控好資本項目管理的局面下,我們可以抓緊推進相關制度,盡快培育好市場主體,增強匯率風險管理的意識和能力,再次將挑戰轉化為深化外匯體制改革的一種新機遇。”胡志浩建議道。
應對中美經貿摩擦中包括匯率等在內的種種挑戰,關鍵還是要堅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其中包括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減稅降費、創新技術進步、推進市場多元化等。”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認為,減稅降費短期可以見效,營商環境、市場多元化、擴大開放中期可以見效,技術創新則屬于長期戰略。“即便沒有經貿摩擦,這些事本身也是我們需要按部就班去做的。”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2014年已經超過美國,而且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和地域大國,具有完整的工業生產力,科技水平也在快速提升,這些特征決定了中國的經濟承壓能力強、發展潛力大。”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系統分析研究室主任婁峰說,過去一年的事實已經證明,美國不斷加征關稅是無效的,并不能使中國屈服,不能改變我們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阻礙不了我們的發展道路。他強調,面對挑戰,中國一方面要加強自主創新,激發和調動全社會包括企業、科研機構的科技研發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改革中破除一系列不利于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制度,創造更加包容、公平競爭、自由流動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美經貿摩擦使我們清晰地認識到,經濟增長或者主權獨立必須有強大的科技創新或者科技研發為基礎,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確保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國家發展的命運。”
?
相關鏈接:
警惕!莫須有的“匯率操縱國”指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