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電子商務:從一片空白中從走出公益之路
學生正在軍訓。曾蓋文
李琳娜在大學所學的是計算數學與應用軟件專業,但是當她開始任教時,才發現學校連一臺電腦都沒有,只有幾個單板機,連漢字錄入都做不到。“要去買操作系統,要建機房,當時我一邊做機房管理員,一邊上課,就這樣子走下來。”
這仿佛是一個縮影,李琳娜的教師生涯一直都是在變革與摸索中前進。在2000年左右,李琳娜敏銳地察覺到電子商務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逐步建立起電子商務專業,但是在那個年代,大部分的人連電子商務是什么都不知道。既為了助推海南電子商務發展,也為了讓學生們擁有更多的實踐經驗,找到更多的就業出路,從2004年開始李琳娜教授帶領團隊策劃實施了“助推海南電子商務發展”系列公益活動,持續至今。
“一開始是由學校建立服務器,我們可以給企業免費建立網站且放在這個服務器里,唯一的條件就是必須要聘用我們學校的學生做維護人員。”李琳娜說,當時和企業談電子商務,企業也不懂,還不如將它轉化成企業看得見、用得到的東西,企業受益,學生也可以學到了東西。這樣的模式直接受益者是中小企業,第二受益人是學生。學生在為企業服務的過程中學習了許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為今后就業或創業做了充分的準備。同時,活動還擴大了學校的社會效益,讓企業、社會重新認識高職教育,實現學校、企業和社會三方共贏。
談教育成果:遇到問題就去解決問題
在李琳娜看來,這些年來她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大多都是被“逼”出來的,“時代在改變,教育的內容、方式也一定要隨著改變,我所做的就是要不斷滿足教育與時俱進的需求。”
攝缺少電子商務項目,李琳娜于是率領團隊建立了一個網絡平臺“實踐工廠”,將全國各地發布的電子商務項目收集起來發布在平臺上,再由學生自己選擇項目來做,學生做完后又由企業來評價。海南缺少產業基礎發展電商,李琳娜就把視野拓展到農村去,免費為中小企業建電子商務平臺,免費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網上營銷,免費為下崗人員進行網上創業培訓服務,將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與電商精準扶貧相融合。在做農村電商過程中,她發現農民的紅毛丹保鮮技術很差。于是,李琳娜聯系了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和天津商業大學一起做技術攻關,成功研究出相匹配的冷鏈保鮮技術,進一步發展冷鏈物流。李琳娜也成為了海南省級特色冷鏈物流專業帶頭人,多年為鮮活農產品企業解決許多運營中的問題。
“跟基礎教育只要完成既定的教學內容不一樣,職業教育就是要不斷革新,有些東西你剛學會,就有人告訴你:對不起,過時了。這些年很多東西我也不是刻意追求說要攻破某某課題,就是教學上遇到了問題,我就要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李琳娜說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