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產業“接二連三”經濟“多點開花” 海口龍華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農增收
11月13日,龍華區新坡鎮仁里村委會養豪村內,一條長 2.3 公里的百香果長廊曲折蜿蜒、郁郁蔥蔥,翠綠的果實掛滿了枝頭。在不久的將來,這條長廊和周圍的仁里百果園,將成為當地村民致富的香餑餑。
新坡鎮仁里村委會的百香果長廊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百香果長勢。蘇弼坤 攝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龍華區因村制宜,充分發揮各村優勢和村民積極性,通過強化科技支撐,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呈現出多點開花、亮點紛呈的良好局面。
多元發展 拓寬增收路子
新坡鎮仁里村委會地處羊山東南部,是一個具有光榮傳統的紅色革命老區,下轄云庵村等11個村民小組。過去的仁里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近年來,該村依托潭豐洋生態優勢,成立了全民持股的潭豐洋股份有限公司,重點發展旅游、光伏、鷓鴣茶、黑山羊養殖等集體產業,逐步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
11月13日,記者在仁里村委會養豪村百香果長廊看到,生機勃勃的百香果苗沿長廊兩側生長。據悉,這是仁里村新引進的產業,百香果長廊以“企業+ 合作社+村民”的模式,通過親子游、自駕游、旅游采摘的形式,讓串點成線的仁臺村和養豪村旅游產業提質升級。 “百香果生長很快,預計到春節前會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游客來此不僅能夠進行采摘,還能體驗紅色旅游。”新坡鎮委書記陳堅介紹,隨著該項目的順利推進,預計仁里村集體經濟半年可以增加約36萬元收入。
因地制宜 引進石斛項目
新坡鎮仁里村是龍華區不斷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龍華區目前有 51 個行政村,2018 年以前只有城西鎮3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全區已經有21個村有村集體經濟組織,占比41.2%。其中有8個村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在龍泉鎮永昌村委會,樹上生長的石斛如今成為村民致富的企盼。永昌村地處羊山地區,土壤層薄、石頭多,不利于發展傳統種植業。今年6月,經過反復論證與調查,在龍泉鎮政府和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努力下,村里開始引進石斛產業園的項目,第一期計劃種植60畝約28萬株石斛苗。截至目前,石斛園已經發展到75畝左右。 “經過反復的考察和比對,發現種石斛經濟效益比較高,而且比較符合我們當地的土壤、環境的特點,并且不影響村民現有空地上農作物的種植。”龍泉鎮委副書記、永昌村第一書記林藝青介紹,結合石斛,還能同時發展林下經濟,種花生、芝麻等傳統農作物,讓每一塊林地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龍華區扶貧辦主任王興旺介紹,該區將以壯大農業產業為突破口,引進農業龍頭企業,通過構建和延伸農業“接二連三”的產業鏈和價值鏈,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形成產業結構趨向合理、經濟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
相關鏈接:
新時代文明實踐|趣味活動引導 海口龍華區垃圾分類主題活動進校園[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