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脫貧攻堅一線綻芳華
——記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夏龍
“我們昌西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多,扶貧任務重,目前全村還有9戶未脫貧,我們計劃今年底實現全部脫貧,并做好各項鞏固和提升工作,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11月7日上午,記者見到張夏龍時,略顯疲憊的他堅定地說道。
張夏龍,201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18年從海口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派駐到瓊山區甲子鎮昌西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以來,他守初心、擔使命,甘于奉獻、艱苦奮斗,帶領昌西村村民擺脫貧困、奔向致富,以實際行動扛起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艱苦奮斗助扶貧
昌西村是“十二五”整村推進貧困村,全村共有879戶、377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192戶、931人,是甲子鎮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說起昌西村的扶貧工作,張夏龍并不陌生。2016年,張夏龍作為單位的扶貧聯系人,經常前往昌西村,當起了幫扶責任人。
進村入戶工作時不受待見,加上語言不通,一開始張夏龍就遇到了不少困難,很難跟村民打成一片,這導致很多工作執行到一半就沒了下文。張夏龍意識到,要想改變局面,自己得先“接地氣”。“一些村干部覺得我們進村宣傳政策、做調查就是玩虛的,不能給貧困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許多貧困戶也是這樣想的。”張夏龍說,關鍵的第一步就是讓各項工作走上正軌。于是他制定了詳細的任務分工表,明確責任人、時間節點等,因此,執行效率提高了很多。
張夏龍把村干部當朋友,把貧困戶當親人,哪家水管壞了,哪戶遇到難題了,他都會熱心幫忙。去年,貧困戶梁安寧的妻子徐愛瓊患了直腸癌,孩子又剛考上大學,張夏龍不僅幫著他聯系醫院,還為他送去救助金和助學金。“他告訴我不要怕,一切有他們,安慰我安心養病。”徐愛瓊激動地說。
“張夏龍經常因為工作錯過飯點,我們常常看到他不是吃泡面就是吃面包,匆忙吃完后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了,于是大家給他起了個‘泡面書記’的稱號。”昌西村黨支部書記符式春說,張夏龍充分發揮艱苦奮斗的精神,為村“兩委”班子起了表率帶頭作用,大家工作的積極性也有了很大提升,全村的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創新思路謀增收
人心齊了,工作局面也就打開了。如何讓貧困戶口袋“鼓起來”,成了張夏龍下一步要思考的新問題。2018年,昌西村曾舉辦過13場“周一夜校集市”,共賣了12萬元的農特產品。
“‘消費扶貧’的活動很好,幫我們找到了銷售的渠道,讓我打消了怕賠錢不敢養殖的念頭。”11月4日,在“消費扶貧周一集市”活動中,帶著紅鴨前來售賣的昌西村村民謝南豐說,通過參加“夜校+消費扶貧集市”和“消費扶貧直通車”系列活動,今年他已經賣出了2萬多元的紅鴨,目前養殖場正在逐步擴大規模。
夜校集市每周只舉辦一次,有很大的局限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想讓村民富起來,就要讓他們有穩定收入的渠道。“昌西村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加上本地特色產品、優勢產品相對缺乏,這也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張夏龍說,村里根據實際情況,并征求村民的意見,創新推出了“消費扶貧直通車”,以訂單認購認養的方式精準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實實在在的助農增收舉措,提高村民自身發展動力。同時,昌西村還積極動員甲子鎮其他村莊的貧困戶參與,共同擴大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種類和市場規模。
在張夏龍的帶領下,昌西村的“消費扶貧直通車”已成為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的有效渠道,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昌西村村民王傳書就是從中受益的一位。“有了‘消費扶貧直通車’,我通過尋找推廣本地優質的農特產品,組織村民參與,這不僅讓村民的收入更加穩定了,我還能通過參與勞務‘掙外快’。”王傳書說。
不忘初心勇擔當
“我出生在紅色家庭,小的時候,奶奶就經常跟我講她和爺爺在戰爭年代艱苦奮斗的故事。”張夏龍說,自己的大伯、父親都是當兵出身,自小對他要求嚴格,這培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
張夏龍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由于工作忙,他最長一次有兩個月沒回家,就連第二個孩子出生時,也沒能在第一時間趕到妻子身邊。“做好扶貧工作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他能夠做好這份工作,我為他感到驕傲。”張夏龍的妻子李銘銘說。
“我們能脫貧,離不開張書記的幫助,他的恩情我們銘記在心。”昌西村村民吳文銀說,在張夏龍的幫助下,她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和工作,還學會了一技之長。
張夏龍駐村一年多時間,昌西村通過“消費扶貧”收益近40萬元,累計開辦“紅領巾班”22次。他用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為這個曾經貧窮落后的村莊注入了活力與希望。現在的昌西村,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紅領巾班”讓孩子們在課后有了更好的學習機會,排球隊、廣場舞隊也讓村民的業余活動豐富起來了。
張夏龍以實干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愛戴,也贏得了榮譽。2018年張夏龍榮獲海口市鄉村振興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揮部“最美第一書記”稱號、中共海口市瓊山區委脫貧攻堅“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張夏龍說,自己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貢獻力量。
?
?
?
相關鏈接:
最美扶貧人丨海口龍華區仁里村幫扶責任人朱智超:真心實干堅守扶貧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