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產業扶貧
鳳梨成了致富法寶
產業扶貧,臨高為全省樹立了典范。統計數字顯示:2016年至2019年,臨高產業專項扶持資金3.7億元,投入19個本地龍頭農業企業,建立47個產業扶貧基地,截至2019年12月,全縣貧困戶獲得分紅共計7839萬元。
同時,一批龍頭企業在產業扶貧中得以“強筋壯骨”。其中就包括發展成為金鉆鳳梨生產龍頭企業的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龍頭企業參與的“扶貧基地+培訓車間+就業工廠”模式,促進臨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提供大量就業崗位,但貧困戶直接參與度不高,不利于激發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為此,臨高不斷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
新盈鎮龍蘭村自2018年3月起,與天地人公司合作開展紅心蜜柚間種鳳梨。“農戶以土地‘參股’,公司投入種苗、生產設施、廠房、前期管理費和技術指導,每畝產值的8%歸農戶,還享受500元的保底收入。”龍蘭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學敬說,土地是活的,隨行就市,村民收入也隨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行情水漲船高。
今年臨高將大力推廣龍蘭村產業扶貧模式,計劃投入5000萬元資金扶持發展20萬畝鳳梨產業。將在繼續做大冬季瓜菜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鳳梨、蜜柚、蓮霧等優勢產業,調減30多萬畝的殘次林和低效產業,富民強農。
公園村、果園縣
臨高打造美麗鄉村
“蛋清是產業,蛋黃是美麗鄉村建設,蛋清沒營養,蛋黃也不會閃光。要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才能產業興旺,美麗鄉村。”臨高縣財政局局長王義堅用“鵝蛋”來比喻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關系。
依托大量財政資金投入,臨高46個貧困村莊的“五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面貌與過去相比變化翻天覆地,但與其他先進市縣橫向對比,農村人居環境還不盡如人意。在臨城鎮頭星村,通過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庭院經濟,房前屋后種上三角梅盆栽,不但獲得效益,還收獲了美麗。
臨高提出,以“公園村、果園縣”建設來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即可由政府免費提供種苗,也可考慮與龍頭企業合作,利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隊人員力量,推進“公園村、果園縣”發展的實施。
此外,如何借助海南建設自貿港的東風發展縣域經濟?臨高還提出把金牌港臨港產業園區打造成自貿港建設的臨高窗口。“把縣域經濟做大做強,才能徹底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曹文表示,臨高將主動積極配合洋浦經濟開發區做好臨高金牌港臨港產業園區的建設和保障服務工作。助力金牌港臨港產業園區引進大企業、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新型材料產業,以拉動縣域經濟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