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短短幾個小時,家長劉某在微博上發(fā)布的信息被轉發(fā)過百萬次,獲得5.4億次閱讀,登上微博熱搜,詞條上赫然寫著“廣州一小學體罰哮喘兒童致吐血搶救”。刺激性的字眼,加上數張“血衣”照片,令人觸目驚心。輿論迅速引爆,將矛頭直指涉事學校和老師。
然而,不到一天時間,事件發(fā)生戲劇性反轉。警方調查發(fā)現,這則勁爆信息乃是劉某一手編造。虛假信息得以登上熱搜,獲得巨大關注,源自于僅花費760元的網絡推手行動。
近期,廣州市白云區(qū)人民法院對這起網絡散布虛假信息案進行宣判,劉某及網絡推手均受到法律嚴懲。
網絡“水軍”由來已久,從最初的個人“灌水”,到如今的產業(yè)化運營。看似操作簡單、小打小鬧的虛假流量“生意”,整體規(guī)模已達千億之巨,遍及各大互聯(lián)網平臺。從瀏覽量、點贊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嚴重破壞了互聯(lián)網生態(tài)和社會經濟秩序。
制造熱點話題,提升產品知名度,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以不正當手段來獲得流量,賺取利潤,于法于理都站不住腳。一方面,發(fā)布虛假消息,制造輿論風波,甚至利用“水軍”有償刪文刪帖,侵犯他人或其他組織機構的名譽,涉嫌從事非法經營、強迫交易、侮辱誹謗等則嚴重破壞市場經濟及網絡秩序。
另一方面,如果企業(yè)熱衷于刷量、刷好評,也不利于行業(yè)發(fā)展。試想,大家都去刷量刷贊,難免陷入“集體刷票”的怪圈,相關評價也無法作為消費者參考依據。如果一個企業(yè)(商家),沒有差評、只有好評,消費者也不敢為此買單,這樣的做法無非是企業(yè)費錢、顧客迷惑、水軍得利。
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的言行都可能影響社會輿論。網絡“水軍”的廉價化、便捷化,使得個人也能購買“流量”。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人為爭排名、獲榮譽而花錢刷票,如果說這樣的行為只是單純“利己”的話,那么,花760元,把一條虛假消息炒成5.4億閱讀量,則是混淆視聽。同時,這也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不治“水”,恐將泛濫。
治理網絡“水軍”,需以“技”治“技”。無論是機器刷票,還是手工刷票,背后的原理離不開“技術”,互聯(lián)網平臺不妨在大數據算法、防火墻等技術層面多動腦筋,用“人防+技防”屏蔽刷票行為,讓網絡“水軍”無用武之地。
其次,需依法打擊。針對虛假流量制定專門法規(guī),明確認定標準,為基層執(zhí)法提供更多強有力的法律支撐。同時,不僅要對組織者、開發(fā)者,更要對參與者、助力者采取更多懲戒手段,讓“水軍”不因群體行為而逃過處罰。
最后,面對微博熱搜,保持理性客觀,是信息時代的最佳做法。而對于企業(yè)來說,堅持質量第一,信譽為重,注重消費者真實口碑,方能在市場中贏得未來。(吳昊)
掃碼可關注“黃燈籠辣評”微信公眾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