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總體方案》發布以來,海口加快落實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獲,自貿港建設實現順利開局、蓬勃展開——
蹄疾步穩謀發展 勇毅篤行開新局
6月的南海之濱,萬物繁茂,浪激潮涌,魅力、活力和創新力迸發,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海口搶抓自貿港政策機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城鄉面貌取得日新月異的變化。圖為景色迷人的海口城市景觀。記者 石中華 攝
就在一年前的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關鍵一步。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發展作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件大事。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海口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12號文件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搶抓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重大機遇,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扛起省會責任擔當。搶抓自貿港政策機遇,率先推動多項“首單”“首支”“首筆”業務落地,四大園區躋身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海口這片熱土上,正在吹響“十四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奮進號角。
強化制度集成創新
加快落實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獲
5月27日,海口市瓊山區大園社區智慧政務正式上線,線上秒批“零跑腿”,線下最多“跑一次”。“足不出戶,動動手指,手機上就能辦好證明,真方便!”大園社區居民王曉玲通過微信小程序輕松辦理了“居住證明”相關事項。
“互聯網+政務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依托海口市大數據平臺,瓊山區積極對接打通“社服通”APP等各類數據端口,將大園社區的“社區居住證明”“家庭一戶一卡”“未違反計劃生育證明”等高頻證明事項,全流程搬到線上辦理,通過“瓊山碼上辦”小程序實現指尖辦理。
圍繞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關心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海口在推進制度集成創新中,注重不斷深化一體化大數據社會治理體系,靶向施策推出一批跨部門、跨行業、跨系統、穿透式集成創新成果,建成網上辦事大廳與掌上辦理平臺“海好辦”,推出城市大腦智慧政務服務“秒批”215項,上線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事項131項,為企業和百姓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務。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制度集成創新是高質量高標準推進自貿港建設的關鍵核心所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一年來,海口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自貿港建設的重中之重位置,大膽解放思想,破除利益藩籬,打造制度創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共申報48個制度創新案例,省委深改辦采納發布11個案例,其中,美蘭區“微實事”創新社區參與式預算改革的案例形成良好示范效應,在國內被中央改革類時政刊物《中國改革》評論為“國內最為完整,參與度最高的一次參與式預算改革”。
海口注重目標導向引領,出臺《海口市推進海南自貿港制度集成創新工作方案(2020-2022年)》,明確了三年內開展制度集成創新的重點方向和工作任務,在省里部署的“規定動作”基礎上制定我市“自選動作”,形成61項制度集成創新任務清單,通過制度集成創新促進要素高效自由流動,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
夯實產業發展陣地
加快重點園區建設
如何克服經濟體量偏小、產業基礎薄弱等因素?海南的答案是:以園區為載體,先行先試自貿港政策,吸聚國內外資本、人才和各類高端要素,高標準建設自貿港產業重大功能平臺。
立足發展需要,海口不斷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和組織架構,加快“放管服”改革,讓“項目進園區、園區說了算,有權能定事、有錢能辦事”,讓園區成為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試驗田和改革開放新高地。
海口的市民都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感受,隔一段時間去江東新區發現不認識好多路,“日新月異”可以說是江東新區建設進展的具體體現。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之一,海口江東新區是海口加快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打造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集中展示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城市建設,規劃引領。江東新區已完成“1+6+13+16”規劃體系,整體規劃工作由區域規劃轉向專項設計和實施統籌。江東新區面向全球征集并編制道路景觀及城市家具設計導則,對建設設計實施全過程精細化管理。令人矚目的是,江東新區目前簽約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1家,起步區生態CBD簽約引進總部企業39家,海口金融中心等6家總部大樓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培育。2020年,江東新區實現營收909億元,稅收15.5億元,引進外資14.1億美元,是全省唯一引進外資超10億美元的園區。
不僅是江東新區,其他重點園區一樣跑出“加速度”——
海口綜保區免稅、融資租賃和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競相發展。園區企業營收655億元、稅收22.15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310%和25.8%;
海口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98億元、稅收47.7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32.3%和48%;
復興城產業園總部企業聚集,設立首個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園區企業營收530億元、稅收30.6億元,較2017年分別增長52倍和152倍,互聯網類企業營收占全省比重達50%。
逐夢自貿港,奮進新時代。海口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園區管理、公共配套等體制機制,持續優化園區營商環境,全力將園區打造成全市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抓好過程管控
加快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當下的海口,極目所見盡是綠草如茵,百花爭艷。探訪海口各大重點項目現場,處處可見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機械轟鳴,工人忙碌,堅守奮斗的熱潮令人心潮澎湃。
走進海口臨空經濟區二期路網項目,挖掘機、壓路機等機械轟鳴聲不斷。目前,該項目道路工程進度已完成超過90%,總產值超過5億元,項目建成后,將與海文高速美蘭互通段、美蘭機場二期相連接,構建臨空經濟區發展“快速路”。
為切實完善海口重點發展片區基礎設施項目,海口臨空經濟區二期路網工程新建6條市政道路,道路總長9.382公里,分別為空港環路、桂江大道(中段)、順達路、美溪路(西段)、林香一路、南貿大道(東1段),均為主干道路。為加快項目建設,臨空經濟區項目指揮部黨員干部主動和項目部對接,積極主動幫助企業解決施工中碰到的實際困難,穩步推進征拆為項目及時提供施工工作面,保障項目進度。
5月13日上午,海口市龍華區羊山大道海南大學觀瀾湖校區項目現場,海南自貿港建設項目2021年度第三批集中開工拉開大幕。本次全省集中開工項目共108個,總投資291億元,2021年計劃投資79億元。其中,海口市集中開工項目共計24個,涵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項目等類別。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的集中開工,將為海口加快培育發展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領域”為支撐的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增添新引擎、注入新動力。
海南自貿港開啟建設一年來,“逢單月集中開工,逢雙月集中簽約”已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抓手。去年6月1日至今,總投資409億元的89個項目在海口分批次集中開工。
海口為推動全市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探索創新建立的“紅、黃、綠”三色過程管控機制和抓落實“五比”效果評估機制,發揚苦干實干精神,只爭朝夕、蹄疾步穩地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為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貿港貢獻海口力量。
提升產業發展新動能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成形
對海口而言,實現突破性發展,就得壘基筑臺、立柱架梁,放大優勢變“強勢”。
近年來,海口加快構建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動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培育。
前不久,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位于海口的海南國際會展中心落下帷幕,這場國內首個以消費精品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攪熱了海口這座濱海省會城市,更繪就了海南自由貿易港與世界互利共贏的美好藍圖。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是連接生產研發與消費貿易的橋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要求,海南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其中便包括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會展中心。
不僅是消博會,中國(海南)國際入境旅游營銷大會、2020中國綠公司年會、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近年來,一場場高級別的行業盛會在海口舉辦,對建設海口品牌形象、改善城市環境和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海口形成了“旅游+文藝演藝+體育賽事+免稅購物+休閑消費”發展新模式,組合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推動產業發展。
到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老北京景區感受老北京歷史韻味;到海口長影環球100奇幻樂園體驗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提升旅游吸引力,才能把客人留住消費。近年來,海口堅持致力于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質升級,一批重點旅游項目陸續完工并投入運營,增強了旅游吸引力。
自去年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實施以來,免稅銷售需求快速釋放,離島免稅已成海南旅游“主打品牌”。今年一季度,我市離島免稅銷售額31.3億元,同比增長262%。
更令人期待的是,位于西海岸新海港東側的海口國際免稅城正在加快建設,預計明年六月正式營業,將成為世界最大單體免稅商業綜合體,進一步激發免稅市場活力,海口免稅購物還將釋放更大發展空間。
狠抓生態環境改善
加快提升城市人居環境
夜幕降臨,海口灣亮起燈,散步的人們從紅艷艷的晚霞中走進霓虹閃爍的濱海夜色。海口灣暢通工程在建設中突出生態保護,將生態修復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優化排水排污系統,保護好濱水生態,守護碧海藍天。
伴隨著暢通工程穩步推進,海口灣近20公里的濱海濱河空間逐步有序開放,昔日藏在“深閨”人少識的海岸,蛻變成環境優美的親水樂園、夜經濟消費的打卡點,打造共建共享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新客廳。
美人蕉在湖邊盛開,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孩童在岸邊嬉笑追逐……如今的海口金牛湖呈現出一幅人水和諧新畫卷。目前,隨著海口濱濂溝、金牛湖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相繼完工,在有效解決水污染的同時,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在這里休閑散步,看著美景,聞著花香,別提多愜意了。”吳由江老人住在金牛湖附近,他每天都會來金牛嶺公園鍛煉,在他記憶中,原來這里光禿禿的,都是廢棄物和建筑材料,和金牛嶺公園的景觀格格不入。如今,改造后的金牛湖讓他感到久違的神清氣爽。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海口堅持生態立市,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美舍河、五源河、三角池、鴨尾溪等濕地公園相繼蝶變,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百姓共享生態紅利。
圍繞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海口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改善,污染防治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扎實推進,護航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在海口,馳而不息保護生態的“綠色存量”,正釋放出活力無限的“經濟增量”。
秉承為民服務宗旨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海口始終堅持和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財政支出72.5%以上投入民生領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補齊醫療、教育等民生短板,是自貿港建設的題中之義。為解決市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海口通過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搭建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遠程會診中心等多種方式,讓百姓“大病不出島”。
辦好學前教育,筑牢孩子的“起跑線”,意義重大。海口高度重視這一惠民工程,推進一批幼兒園“民轉公”,讓老百姓能就近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學前教育資源。
海口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推進省會城市十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海口灣演藝中心建成使用,省科技館、省藝術中心、省美術館等項目有序推進。建成亞洲最大的帆船基地公共碼頭,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南方總部基地、中國足球(南方)訓練基地等一批國字頭訓練基地相繼投用。五源河體育場入圍世界建筑節體育建筑類12強。建成全市行政村文化室248個,實現市、區、鄉鎮文化場所全覆蓋。海口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2平方米,遠高于全國人均1.8平方米的平均水平。
針對“一老一小”問題,海口大力推進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建設,成立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建成公辦養老機構23家、日間照料中心93家,建成長者飯堂51家;在社區探索建立中小學課后服務課堂,在下午四點半開設自習課和興趣班等,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歷史的指針,已指向新的刻度。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海口將大力發揚“三牛”精神、特區精神、椰樹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在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偉大實踐中勇當排頭兵;在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過程中,續寫更加精彩的“海口故事”。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海口,正向著更加壯闊的新航程揚帆啟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