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亡之際,愛國青年如何抉擇?紅色延安,緣何成為愛國青年爭相奔赴的“圣地”?延安青年,如何走與工農結合之路?“每一期視頻我都會認真看。通過身邊同學的講述,這些問題的答案更容易入腦入心。”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楊華說。
“因為制作《延安·青年》,第一次把一秒鐘分成24幀來看。每期視頻,都要一幀一幀反反復復看,來來回回修。”視頻上線后在校內外引起熱烈反響,盧青和同伴們高興得合不攏嘴,用她自己的話說,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順利出生一樣開心。
與此同時,來自陜西師大20個培養單位的百余名學工干部和輔導員,也如火如荼地籌備著“訴黨史·映初心——百年百講”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微課的策劃錄制,向全校青年學生發出黨史學習“動員令”。翻開百年黨史,一頁頁動人的紅色家書,在老師們的講述中,重新“活”了起來。
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江竹筠、鄧稼先……20余封紅色家書,字字凝結著老一輩革命家熾熱的家國情懷,句句訴說著老一輩革命家的志高于天的革命理想。“一封家書,就是一座豐碑、一種精神、一種傳承。20個人才培養單位‘接力’傳遞,2萬余名學生分享熱議,紅色家書已成為青年學生學習了解黨的奮斗史、接受中國革命傳統教育、堅定實現中國夢理想信念的十分鮮活、有感染力的微‘金課’。”陜西師大黨委學工部副部長祁斌業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