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山區云龍鎮中心小學“紅志小導游”在講解“云龍改編”歷史故事。(資料圖) 肖衛香 攝
5月3日上午,海口剛剛結束一輪降雨,伴隨著習習涼風,記者來到位于瓊山區云龍鎮的瓊崖紅軍云龍改編舊址。碧空如洗,青松為伴,銅像矗立……這里讓人仿佛又回到那段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每逢節假日,前來瞻仰參觀的市民游客很多。活躍在這里的“紅志小導游”隊伍約有50人,他們時常向游客講解云龍改編的歷史,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此形成
走進改編舊址,映入眼簾的便是矗立于大門正中那尊手握鋼槍的瓊崖抗日獨立隊戰士銅像,可以看到像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題詞“瓊崖抗日先鋒”,背面刻有“云龍改編簡介”。在戰士銅像后是瓊崖抗日戰爭歷史館。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老物件讓市民游客深入了解了那段艱苦卓絕、光輝燦爛的革命歷史。
相關資料顯示,1938年12月5日,當日云龍墟一片沸騰,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暨誓師抗日大會在這里舉行,這里原本是當地“六月婆”廟舊址,因瓊崖工農紅軍在此改編為“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而得名。改編后的瓊崖工農紅軍在此不斷壯大隊伍,開展武裝革命,成為瓊崖抗日先鋒和中流砥柱。從那,瓊崖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隨之形成,對瓊崖抗日戰爭的開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瓊崖紅軍云龍改編舊址負責人鐘少輝介紹,1980年左右,舊址這里僅有個青石壘砌的紀念碑,后來由老同志帶頭,機關、集體參與捐款,建起了布展的房間、亭子、雕像。2010年,改編舊址再次迎來改建。現在,改編舊址是全國首批100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海南省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紅色文化在這里煥發新光彩
80多年后的今天,當年血戰沙場的戰士們大多已辭世,但革命精神不朽。每逢清明節等節日,改編舊址都迎來大批社會各界團體、中小學前來開展紀念活動,這里年接待約40萬人次,紅色文化被注入了新內涵,煥發著新的光彩。
“五一”小長假前,紅志小導游、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縱隊紅軍小學少先隊員鐘欣蕓剛剛給游客做過一次講解,她告訴記者,“每當講完先烈們的故事,看到游客有所感悟和收獲的樣子時,自己也熱血沸騰、受益匪淺。作為紅志小導游,希望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長期以來,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縱隊紅軍小學(前身云龍鎮中心小學)始終以“紅色勵志”為辦學理念,樹立“紅志于心,愛國于行”的校訓,將紅色基因滲透進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其中,“紅志小導游”隊伍大約有50人,他們通過在云龍鎮革命改編舊址展覽館向游客講解云龍改編故事等方式,講述關于云龍的紅色故事,不僅帶動瓊山區各學校創新德育形式,也帶動著更多人主動接受紅色教育。
傳承是最好的紀念,發展是最深的緬懷。云龍鎮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在推進紅色旅游特色發展中積蓄了強大后勁,通過不斷加強紅色歷史的宣傳力度,讓革命精神永傳的同時,打響云龍鎮“紅色旅游”品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