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加快建設
海南已保存全球1.3萬份野生稻種質資源
海南日報記者日前從農業農村部水稻種質資源精準鑒定項目推進會上獲悉,位于三亞崖州區的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正加快建設,該圃作為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種質資源圃,目前已保存全球21種野生稻、1.3萬份野生稻種質資源。2022年,經多個團隊在全國主要稻區共同協力對4000份野生稻種質資源進行精準鑒定,成功獲得了一批優異種質資源,為育種創新奠定基礎。
“野生稻是水稻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重要的基因資源。海南野生稻資源豐富,良好的光溫條件滿足全球所有野生稻種的生長繁殖條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說。目前,我國在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等地建立四個國家級野生稻資源圃,其中位于海南的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野生稻優異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平臺,項目建成后可容納全球21種野生稻4萬份野生稻種質資源,年鑒定評價1000份以上,年共享利用3000人次以上,能夠滿足今后30年野生稻種質資源保存的需求。
目前,我國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已鑒定發現5份對多地稻瘟病和儲備小種均保持全生育期稻瘟病抗性的資源、篩選出12個強耐寒品種、獲得64個對稻曲病高抗、具備直接作為育種親本潛力的種質資源等。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海南野生稻遺傳多樣性保護與種質創新工作,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歷時18年系統查清了海南野生稻居群的精準信息,采集并保存了海南野生稻種質資源4326份,為我國水稻育種和種質資源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基礎材料;研發的原生境保護技術,保護了海南野生稻遺傳多樣性豐富且瀕危的6個居群。同時積極參與“中國野生稻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項目,鑒定的海南野生稻優異資源和創制的新種質被全國100多家單位利用,育成水稻新品種91個,累計推廣面積2921.2萬畝,新增產值18.99億元,助力端牢“中國飯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