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十三,人們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氛圍里,要是村里能演一場地方戲,那真是錦上添花。當晚,在美蘭區靈山鎮西村,傳統古裝瓊劇《三看御妹》精彩上演。
吳多東正在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指導學生練習瓊劇。記者 蘇弼坤 攝
“憶那日,她與我情誼相牽,欲斬不斬將我放,其中必定有文章……”劇中男主角書生封加進冒充醫生,三看御妹惹怒皇上引來殺身之禍,最終免于一死,有情人終得花好月圓。
絢爛的舞臺、熱情的觀眾、俊秀的書生。一切好像都在變,舞臺藝術的“服、化、道”快速更新迭代,村頭的戲臺也可以高端大氣上檔次;一切好像又沒變,讓觀眾連聲喝彩的“書生”還是40余年前的“書生”,他就是瓊劇名家吳多東。
演出結束,在返程的夜色里,吳多東講起了他的從藝之路。1978年,海南瓊劇學校建校,17歲的吳多東從海口三江農場三次進城考試,最終夢圓,自此開啟了自己摯愛的瓊劇生涯。“我主攻的是小生、文武生,但是我的入門老師黃良冬要求我一專多能,什么角色都要學、什么戲都能演。”吳多東回憶說。
相貌俊秀、唱腔明亮、身段利朗,勤學苦練4年后,吳多東從24名海南培養的首批瓊劇人才中脫穎而出,主演傳統劇目《張文秀》,在廣東匯演一炮而紅。
畢業后,吳多東分配到海南實驗瓊劇團工作,一年演出200多場,1987年第一次走出國門赴新加坡演出。他告訴記者,40多年來,已記不清去過多少個國家、多少座城市,但最離不開的還是海口,因為“戲在故鄉”。
再次見到吳多東是在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寬敞明亮的專業課教室內,吳多東正在指導兩位學生練習成品戲《畫龍點睛》。教學中,他唱、念、做、打,邊示范、邊講解要點,不一會的功夫,作為外行的記者都看得出學生的明顯進步。
2020年,吳多東從劇團退休后,來到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將精力轉移到瓊劇教學和徒弟培養上,說起瓊劇教學,吳多東滿懷信心和期待。
“如今,學習瓊劇的條件比起我們當時好太多了。”指著一幢幢教學樓,吳多東感嘆,“一座城市重視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證明了這座城市經濟的發展、實力的提升。在海口、唱瓊劇,我的人生很幸福、很圓滿,將來希望有新的優秀劇目、新的瓊劇人才不斷涌現、代代傳承。”
“坐深宮,怎知縣令罪昭彰;實指望,尋才為孤來安邦……”采訪結束,吳多東那婉轉明亮的唱腔及其他老師的唱腔從不同的教室里傳出,在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的走廊里交織回蕩。
掃碼觀看《生活在海口》系列報道第18期視頻
微言談生活
流轉眼眸道盡嗔怒哀樂,激揚唱腔展盡瓊崖風情。瓊劇是中國地方民間戲曲藝術之一,以海南話作為戲曲語言,記載著海南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曾經,海南的重要節日少不了瓊劇獻唱,日常生活中也與瓊劇相伴隨,戲臺之下人聲鼎沸。隨著時代更迭,瓊劇名家吳多東依然盡己所能傳承瓊劇,用獨特的方式講述著海南故事,讓瓊音瓊韻不絕于耳。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