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1.49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再創新高。
     
    ??跈嗤侣勯T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截至7月底,資產凈值達31.49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再創新高

    ??诰W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4-10-05 10:43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1.49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再創新高。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總規模整體呈現向上勢頭。截至4月底,公募總規模首次突破30萬億元;5月底,突破31萬億元;經過6月份的小幅回降后,7月底31.49萬億元的規模再次達到歷史高點。年內總規模已增長3.89萬億元。

    在專家看來,居民大眾財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長,是近幾年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總規模保持增長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化基金、債券基金、QDII基金等類型產品備受投資者關注和青睞,帶動了市場規模的快速提升。

    “從產品角度看,今年上半年債券型、另類投資基金規模較上年同期增長較多。權益基金方面,各大基金公司根據市場板塊熱點推出更多熱門主題基金,比如紅利和科技指數類等,吸引了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贝ㄘ斪C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從政策角度看,監管部門多次出臺支持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對行業監管的力度也不斷加強,這些支撐了市場平穩健康運行,增強了投資者信心。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認為,投資者對股票市場風險的規避驅使資金更多涌入了債券和貨幣基金等風險相對較低的產品。同時,雖然主動偏股型產品規模持續縮水,但權益類ETF基金規模有所增長。投資者之所以關注指數基金,是由于指數基金投資策略清晰、投資組合透明,同時,低廉的費用也相比主動基金來說更具吸引力。

    截至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封閉式基金1352只,規模為3.84萬億元。開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2492只,規模為3.29萬億元;混合型基金5058只,規模為3.45萬億元;債券型基金2515只,規模為7.06萬億元;貨幣基金371只,規模為13.38萬億元;QDII共306只,規模為5236.73億元。

    7月份,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QDII等基金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股票型、貨幣型基金是增長的主力。貨幣基金7月份規模增長1918.97億元,環比增長1.46%;股票型基金單月規模增長1808.38億元,環比增長5.82%,創今年3月份以來最大環比增幅。

    市場人士指出,7月份場內資金加速布局股票ETF,是股票型基金重要的增量資金。Wind數據顯示,7月份股票ETF規模增長1936.61億元,總規模突破2萬億元,其中多只寬基ETF產品更是“吸金”明顯。例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增長超過520億元,易方達滬深300ETF規模增長超過350億元,華夏及嘉實基金旗下滬深300ETF規模增長均在200億元之上。

    近年來,我國寬基指數化投資發展已步入快車道,隨著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加快以及A股市場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寬基指數化投資規?;驅⒊掷m擴容。南方基金指數投資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以配置型需求為主的社保、險資、個人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不斷加大,將持續推升寬基指數化投資規模;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基礎設施及各項配套制度的不斷完善,A股市場有效性將日益增強,指數化投資的優勢將持續凸顯,長期持有獲得感更好,為寬基指數化投資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

    此外,受部分海外市場上漲行情影響,投資者通過QDII基金配置海外市場的需求保持強勁。7月份,QDII基金規模單月增長257.9億元,總規模首次突破5000億元,環比增長5.18%。

    “權益基金仍然是基金公司的重要產品線,而權益基金的發行能否加速回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市場行情走勢?!崩钜圾Q表示。

    行業的快速發展給基金機構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陳靂表示,基金機構需要進一步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和競爭力,為長期資金入市打好穩健基礎。同時,市場競爭加劇促使機構通過創新和差異化策略來更好服務投資者。此外,投資者行為將隨著政策引領更多地向“耐心資本”靠攏,進一步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春陽]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