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2日,全市城鄉基層治理現場會議召開?,F場觀摩環節,與會人員前往秀英區高新社區,龍華區坡巷社區、文山村,瓊山區邁瀛社區、云蛟村委會角布村,美蘭區光陽社區、江源村,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昌炳社區8個基層治理示范點實地觀摩。這些示范點有哪些好經驗、好做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诓粩嗤七M城鄉基層治理創新發展,讓城市更加美好宜居。圖為綠意盎然的萬綠園和濱海大道的現代建筑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格外美麗。 記者 楊忠凱 攝
秀英區秀英街道高新社區:
“四大實招”探索打造社企融合社區
近年來,秀英區秀英街道高新社區以“四大實招”為抓手,探索打造社企融合社區,實現“兩降兩升”,轄區投訴辦件和治安案件數不斷下降,企業數量和固定資產投資不斷上升,有效實現基層治理同向發力。
據了解,高新社區用好黨建引領“實招”,加強“社區+企業”黨建聯建共建,探索“網格入企、企業入格”,累計開展企業互助12場次,促成合作13次,涉及金額606萬元,破解黨建工作方法少的問題;用好協同聯動“巧招”,探索政策進企業、辦公進園區、服務進人心“三進”工作,落實直通聯辦工作機制,確保企業、居民訴求清零見底,破解企業生產與居民生活矛盾難題。今年以來,該社區處理平臺投訴24件,投訴下降率33%,實現辦結率、滿意率100%。
高新社區還用好“椰智薈”議事堂“柔招”,構建“居民代表+企業代表+社區代表”三方議事機制,挖掘36名“銀發人才”,探索“五老調解”機制,破解企業與居民利益矛盾難題,今年以來,運用“椰智薈”議事堂發現和處置問題28件,化解率100%;用好社區法律顧問“硬招”,以“調解+普法”相結合的方式,提供“便民式”公益法律服務,破解企業勞資糾紛難題。
龍華區金宇街道坡巷社區:
“融合+服務”破解回遷社區治理難題
作為棚改回遷后的新型社區,龍華區金宇街道坡巷社區目前回遷安置人口超過90%。社區現有人口1.2萬人,隨著居民陸續回遷,面臨治理力量薄弱、群眾矛盾訴求多、社區“造血”功能不足等問題。社區以“三聚焦”助推“融合+服務”,不斷探索基層治理的“幸福樣板”。
坡巷社區以“志愿+群治”強化治理力量,充分發揮“雙報到”黨員、社區達人、退役軍人、熱心居民、大學生志愿者、企業商戶等群體作用,組建“巷先鋒”“巷天使”“義警隊”“樂為”4支志愿服務隊,動員48家商戶成立龍湖商圈聯盟,在抗擊臺風、治安聯防、服務保障商圈等工作中凝聚治理合力。
坡巷社區還以“一碼+陣地”解決矛盾訴求。同時,打造“榕樹下議事”,提供表達訴求、反饋意見、矛盾化解平臺;以“社區公司+社會力量”推動基層治理持續發展;大膽探索集體經濟改革,成立全省首家社區發展公司;積極發展“社區合伙人”,提供愛心食堂、普惠托育等16項社區嵌入式服務;“社區合伙人”將部分收益上繳社區發展公司,用于反哺社區救助等公益事業發展,形成“企業得市場、社區得發展、居民得實惠”的多贏局面。
龍華區新坡鎮文山村:
“三眾”機制推動村莊共建共治共享
文山村坐落于新坡鎮最南端,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是海南四大古文化村落之一。近年來,該村莊把弘揚古村文化與改善村容村貌、厚植文明鄉風、共建和諧村莊相結合,村民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文山村按照物業管理模式,探索“鄉村管家”模式,通過“1人+N戶”包點形式,在做好環境衛生基礎上,管理好文化室、抽水、路燈等公共設施區域養護工作,助力村莊治理。創新“三眾”機制,完善議事規則。通過“眾謀眾議眾籌”的模式,實現人人出謀劃策、件件有商有量,大小事務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文山村創新“互助養老”模式,整合29個重點區域監控接入區、鎮綜治平臺,24小時手機云端監控,推動“扶老護幼”工作。探索“文化治村”,抓好融合發展。以周氏先祖的家風家訓,村莊“忠、孝、仁、和、廉”文化等為規范指引,帶動村民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依托村莊百年種植荷花的經驗,探索“村集體+農戶+經營主體”模式,將“荷景”變成產業。創新“荷花立體經濟”,實現“荷蝦共養”“荷魚共生”的生態農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反哺村莊基層治理。
瓊山區鳳翔街道邁瀛社區:
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加快推進城市更新
瓊山區鳳翔街道邁瀛社區是典型的城中村,有商鋪511家、群租樓239棟。居民構成復雜,常住人口僅占23%,流動人口占77%。過去這里人居環境差,房屋建筑雜亂,公共設施老舊破敗。邁瀛社區黨委以問題為導向,發揮“1個黨組織+2個群眾團體”作用,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水平,走出一條基層治理助推城市更新的新路徑。
據了解,邁瀛社區通過筑牢基層黨組織,打破行政和隸屬束縛,整合資源,構建社區、小區、樓棟、居民四級管理體系,并組建了黨員先鋒隊,深入一線做實居民工作,贏得群眾對城市更新的支持。同時,該社區以志愿服務拉近“鄰”距離,消除動遷障礙,組建幫幫團志愿服務平臺,只要群眾有需要,“幫幫團”就會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逐漸形成“群眾事群眾幫”居民自治模式。通過50多場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增進了鄰里關系,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邁瀛社區還以政策落實化解糾紛矛盾,完成雙簽目標。該社區組建“老爸團”,將關心黨和國家動態、熱心社區發展的“老爸”組織起來,為群眾宣講黨史、解讀政策、化解糾紛。城市更新啟動后,邁瀛社區僅用25天就完成了簽約率雙超90%的目標。
瓊山區云龍鎮云蛟村委會角布村:
“頭雁領航+協會賦能”打造和美鄉村
瓊山區云龍鎮云蛟村委會主要產業是淮山、冬季瓜菜等。面對資金短缺、環境不美等問題,黨總支凝聚合力,堅持村里事商量著辦,建設和美鄉村。如今的云蛟村是紅色村、淮山村、產業村、工匠村。
抗擊臺風“摩羯”過程中,云蛟村委會16個村民小組眾志成城,打通村內道路11.5公里,成為全鎮第一個完成道路清障的行政村。此外,云蛟村委會通過頭雁領航、協會賦能,打造宜業鄉村。黨員外出學習技術,改良淮山品種取得良好效益后,發動群眾種植形成產業規模。支部推動成立淮山協會,發展會員132人,常態化開展技術培訓,制定種植教程,規范種植標準,組織有序上市,種植規模3200畝,培育的“云龍淮山”品牌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年產值達1260萬元。
云蛟村委會踐行“花小錢辦大事”理念,采取村民籌一點、成功人士捐一點、聯建單位幫扶一點、政府補貼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鏈接黨建聯盟單位云龍產業園、??拼蟾咝5壬鐣Y源,就地取材,發動村民投工投勞,僅投入10萬元財政資金就完成了角布村的“凈美綠”建設。
美蘭區和平南街道光陽社區:
組織“社區合伙人”服務社區群眾
近年來,美蘭區和平南街道光陽社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多措并舉提升社區治理水平。創立“社區合伙人”,吸引36家機關單位、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加入,聯合舉辦活動20余場。利用“社區合伙人”平臺,該社區孵化出公益相親角、智慧書屋、電商直播基地、家風家訓基地等多個品牌項目,為居民提供150余個就業崗位。
光陽社區設立了??谑惺讉€社區驛站,為老年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群體提供便民休息區,配備休息設施、日常用品和醫療用品,并免費提供充電服務。驛站還特別為老年人設置專屬空間,配備社工團隊管理,舉辦健康體檢、講座等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馨。
該社區還創新“百姓微實事”,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全民提議、民主協商、全民投票的方式,該社區將區政府撥付的10萬元資金,用于搭建電動自行車棚等5個項目,實現“政府定實事政府做”向“百姓定實事政府做”轉變,深受群眾歡迎。同時,創建“群眾碼上說,社區馬上辦”微信小程序等,將“服務窗口”延伸至群眾家中,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美蘭區三江鎮江源村:
發展養鴿產業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美蘭區三江鎮江源村圍繞“強黨建、重治理、興產業”工作思路,逐步構建治理、服務、發展互促共進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創建五級黨建聯盟,整合多元治理要素。江源村聯合省農科院、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新海府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7個單位黨組織成立黨建聯盟,有效匯聚政府、社會組織及專業人才的多元優勢,高頻聯動省市科研院所的12名博士、10名研究員,有效破解農業技術與管理難題。
江源村黨支部還牽頭成立“椰智薈”議事堂,建立標準化議事流程,為村民提供直接參與村務管理的平臺,至今已協商解決問題13個。融合19名“法律明白人”與法律顧問的力量,共同組建“和事源”矛盾糾紛調解隊,成功化解60余宗矛盾糾紛。
圍繞“建基地、育產業、創品牌、拓市場”的發展思路,江源村推動產業轉型為種養和加工相結合的新農村產業,吸引鴿子、黃晶果、花卉等一批種植養殖企業入駐,花卉水果種植面積達1500余畝,成功打造海南最大乳鴿養殖基地——新海府原生態養鴿基地,幫助50余名村民實現就近就業,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昌炳社區:
引導群眾開展環境整治參與村莊治理
桂林洋經濟開發區昌炳社區轄內4個村莊、2個產(工)業園、5所中專學校、41家企業。面對“整治難”“就業難”和“共治難”,昌炳社區探索推進“一本三抓四聚三工程”的基層治理經驗做法。
據了解,昌炳社區組織黨員干部、群眾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昌后村無違建、無亂搭亂建、無亂堆亂放、無污水橫流、無家禽散養。在黨員示范帶動下,343戶社區居民自覺美化、綠化自家庭院和周邊環境,以庭院“小”美助力鄉村“大”美。此外,與轄區校企簽訂黨建共建協議書35份,共同推進和解決困難事項8個,合作開展技能培訓12期共312人參加,舉辦專場招聘會4期共吸引求職者878人參加,達成社區無“零就業家庭”目標。
面對群眾多元化服務需求,昌炳社區建立月度居民代表協商會,制定實施13項社區制度,解決多方面民生問題12件,辦結率100%,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在臺風“摩羯”前后,該社區組織開展調研走訪、領取“企業碼”等一系列服務企業活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記者 鄺曉霞 整理)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