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3月11日,2025年(第二十四屆)海口冼夫人文化節閉幕,連續7天50余場活動輪番上演。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冼夫人文化節創新“沉浸式體驗+年輕化表達”模式 民俗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5-03-12 11:31

    當新坡鎮的村民手持“兵器”“帥旗”,再現1400年前冼夫人沙場點兵的盛況時,歷史與當下在此刻交匯。與此同時,35公里外的龍華區商圈內,巾幗主題巡游快閃活動正在掀起另一波高潮。

    本屆海口冼夫人文化節閉幕式上的舞蹈表演精彩紛呈。記者 康登淋 攝

    3月11日,2025年(第二十四屆)海口冼夫人文化節閉幕。連續7天50余場活動輪番上演,這場跨越千年的民俗盛典,以“巾幗英雄綻芳華,民族團結譜新章”為主題,通過“沉浸式體驗+年輕化表達”的創新模式,不僅重現了恢宏的歷史場景,更讓傳統民俗煥發出時代光彩,為海口打造魅力海島人文之城注入活力。

    賡續傳承 守護歷史根脈

    冼夫人有“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美譽,被民間尊為“嶺南圣母”。冼夫人文化節,又稱“軍坡節”,是民間紀念冼夫人的傳統節日。

    3月11日下午,盡管是活動最后一天,但本屆冼夫人文化節的重頭戲——“裝軍巡游”依然熱度不減,上千名群眾身著傳統服飾,手持“兵器”“帥旗”,組成文裝、武裝、舞龍舞獅等方陣,在鼓樂聲中重現冼夫人沙場點兵的場景。

    3月11日,2025年(第二十四屆)海口冼夫人文化節閉幕式舞蹈表演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觀看。記者 康登淋 攝

    “朋友圈都刷爆了,趕緊過來一飽眼福,真是比過年還熱鬧!”市民陳星輝帶著兒子,緊跟著隊伍,不住地感嘆道:“仿佛感受到冼夫人行軍布陣的氣魄,穿越回古代的戰場。”現場,歡呼聲與鑼鼓聲交織,形成沸騰的海洋。

    3月8日,在新坡鎮冼夫人文化廣場,“裝軍巡游”鬧軍坡活動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冒雨參加。記者 康登淋 攝

    “裝軍巡游是冼夫人文化節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通過模仿冼夫人在駐地開府設帳時閱兵行軍的儀式,舉行的一種群眾性紀念活動。”新坡鎮文化館館長梁振淵介紹,小時候看巡游只覺得熱鬧,現在才明白這是對冼夫人精神的傳承。

    除了傳統習俗和活動,一系列非遺表演也精彩不斷。冼夫人文化節期間,在新坡鎮冼夫人文化廣場舉辦的龍獅武術民俗專場展演活動,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在聞到酒壇里溢出的香氣后,醒獅“咬起”了酒壇,模樣憨態可掬,造型不失威武。而在八仙凳表演、高桿表演、采元寶采糖果表演、跳樁表演中,醒獅時而跳躍,時而旋轉,時而攀爬,時而倒立,這些高難度動作融合了力量、技巧與美感,充分展現了醒獅文化的獨特魅力,讓觀眾大飽眼福。

    當天,盡管天空下起小雨,但演出并未因此中斷。觀眾熱情高漲,特別是看到演員們克服濕滑困難在空中表演跳樁時,喝彩聲此起彼伏。“演員的這份勇敢堅強,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不就是冼夫人精神的最生動詮釋嗎?”觀眾吳曉軍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獲得一份精神激勵。

    古今碰撞 感受文化盛宴

    當傳統服飾與巾幗力量相遇,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上演。

    3月6日的巾幗韻——國風特色服飾秀展演活動現場,演員們以衣為媒、以秀為引,帶領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冼夫人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創新。

    3月6日,巾幗韻——國風特色服飾秀展演現場,第一篇章《海韻風情》走秀表演。記者 康登淋 攝

    行走、造型、轉身……模特們將服飾的美感和文化底蘊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無論是典雅大氣的旗袍,還是充滿民族風的黎族服飾,抑或是度假風滿滿的海島服,都生動展現了女性或溫婉大方,或獨立自強的魅力。

    “既有歷史韻味,又有現代潮流風,太驚艷了!”臺下,觀眾吳新玉和女兒看得興起,不時舉起手機拍照,“孩子一直要我講冼夫人的故事,這場秀讓她直觀感受到歷史人物的魅力,比課本更生動。”

    冼夫人文化節期間,上演精彩的瓊劇演出。記者 康登淋 攝

    今年,作為主會場,新坡鎮創新打造了“可感知、可參與、可互動”的演出體系,每天上演不同主題的演出活動,不僅有國風特色服飾秀展演,還有雜耍表演、巡游快閃、廣場舞展演、龍獅武術民俗展演、民族非遺文化展演、瓊劇演出及健身展等系列內容,讓市民游客在歡樂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3月10日,市民游客在冼太夫人廟前參加傳統祈福活動。記者 康登淋 攝

    在拔河比賽中,來自新坡鎮各行政村、學校的14支參賽隊伍以繩為媒,在力量碰撞中傳承冼夫人包容、團結、融合、和平的精神。

    此外,活動設置了多個游戲區,市民游客通過參與游戲集印章,集齊4枚印章便可以領取一份精美禮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集章游戲貫穿全場,時尚玩法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參與其中。

    “今年的冼夫人文化節新增了海口灣演藝中心分會場,以‘1+4’主分會場全域模式,聚焦冼夫人文化IP,通過‘文旅+’活動形式著力打造特色文旅節會品牌。”龍華區旅文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活動同時為游客提供多角度、多層次、多主題、多氛圍、多功能的消費場景,讓民眾在參與中深入地感受傳統民俗特色文化的魅力,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文旅商聯動 激活消費潛力

    活動期間,位于新坡鎮冼夫人文化廣場的國潮冼風鄉韻集每天都人潮涌動。這里集合了農產品、民俗文創的鄉村特色市集,展示琳瑯滿目的手工制品、地道美食、特色農產品和創意文化產品,邀請市民游客一起“趕大集”。

    3月8日,“女神駕到”巾幗主題巡游快閃活動在友誼南海城掀起歡樂浪潮。巡游隊伍由巾幗冼夫人方陣、瓊劇戲曲方陣、黎苗特色方陣等組成,國漫角色哪吒、敖丙的加入更讓年輕游客直呼“破次元”。表演者們載歌載舞,特色舞蹈、瓊劇表演等節目接連登場。“沒想到來這里逛街,還能遇到這么有意思的活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冼夫人方陣帶來的表演,讓我們不去新坡鎮主會場,同樣也能感受到冼夫人文化節的氛圍。”市民江女士說。

    在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史振卿看來,冼夫人深得后人的敬仰和懷念,歷經千年傳承與發展,冼夫人文化中包容、團結、融合、和平的精神價值,早已凝聚成了獨具特色的冼夫人文化。71歲的馮所海是非遺項目“冼夫人信俗”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傳播冼夫人文化,遍訪全省冼廟。“作為海口市的文化瑰寶,冼夫人文化一直以來備受重視。”他認為,海口應當大力傳承發揚冼夫人文化,保護利用好冼廟等歷史文物資源,并對青少年一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厚植家國情懷,結合革命文化、鄉賢文化,通過旅游資源挖掘整合,加快文旅融合,不斷擦亮冼夫人文化名片。

    記者手記

    讓年輕一代與民族文化雙向奔赴

    民俗(節慶)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經驗和智慧。不僅彰顯了人們對和平、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更在多個層面展現了其獨特的價值。

    每年的海口冼夫人文化節期間,都有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展演輪番上演。今年,冼夫人文化節融入更多現代元素,成為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文化符號,如舉辦國風特色服飾秀展演、巾幗主題巡游快閃、交響音樂會等活動,讓市民游客盡享民俗文化大餐的同時,感受冼夫人文化的精神內核。

    冼夫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當今雖有巨大差異,但她“事國以忠誠、親民以厚德、行政以仁義、治兵以法義”等思想已超越了時空的局限性,其“修身、廉潔、奉公、愛民”等思想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非遺傳承并非易事,需要年輕一代的積極參與,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當“裝軍”隊伍中,12歲的梁其森和梁昌濤身著傳統舞獅服飾,翻滾跳躍、騰挪閃轉,眼睛里閃出興奮自豪的光芒時,這便是最好的傳承。畢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需要青少年一代的賡續傳承。

    如今在海口,各種文化活動中活躍著越來越多青春身影,他們守正創新,以青春的智慧和力量讓古老和時尚攜手、傳統與現代融合。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鄺曉霞 王文婷(見習)蕭海山(特約)] [編輯:李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