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塊黃花梨都煥發藝術生命,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光彩。”5月3日,海南柴藝坊藝術品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鄒鴻告訴記者,這是他多年來的執著追求。
日前,經海口市總工會推選的一批先進個人分別榮獲全國、海南省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稱號。其中,鄒鴻榮獲“海南省勞動模范”稱號,為他的工匠之路再添榮光。
在海南黃花梨藝術領域深耕二十五載的鄒鴻,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受訪者供圖
追求卓越 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
走進鄒鴻的工作室,獎狀、獎杯擺滿了柜子。海南省技術能手、海南省南海工匠、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海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黃花梨“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海南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海南省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這些榮譽,見證著一位匠人對傳統工藝的執著追求。
“黃花梨如此珍貴,如何將原材料最大化利用?”在制作黃花梨筆筒的過程中,鄒鴻發現,使用傳統方法對原材料的耗費較大。經過鉆研,鄒鴻發明了“筆筒整材無孔取芯技術”和“創新研究數字定位定點轉彎轉角切割技術”,并自制工具設備,實現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和木雕工藝的重大突破。
在多年的黃花梨雕刻工作中,鄒鴻取得了一項又一項亮眼的成果,不斷助推行業發展。為解決行業普遍存在的“十檀九空”難題,鄒鴻將X光數字照相技術應用于木雕造像,為創作提供關鍵參考;與企業合作研發海南黃花梨火山石香爐時,針對火山石切割難題,他四處求教并嘗試多種方法,最終提出新方案,大幅提高了切割成功率;由他發起組建的國檢CMA檢測檢驗中心,為海南黃花梨鑒定提供專業服務,并開展培訓工作……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鄒鴻秉持工匠精神,不斷探索創新。
薪火相傳 讓非遺技藝生生不息
深耕行業二十五載,鄒鴻在黃花梨藝術創作、鑒定評估、展覽拍賣、文化推廣等方面頗有建樹,其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從藝術創作到工藝傳承,從文化遺產保護到傳播,每一個環節他都力求精雕細琢。
“黃花梨技藝重在保護,更重在傳承。”鄒鴻將黃花梨制作技藝的保護和傳承作為己任,總結出“雕刻七法”“修光六要”等技巧,在多所院校和培訓班授課12年,授藝教學近500人,培養出眾多高技能人才。
鄒鴻創辦的柴藝坊黃花梨藝術團隊入選海南省首批“雙百”人才團隊。在他的帶領下,團隊搶救修復近500件珍貴黃花梨器物,多件原創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等機構永久收藏。
如何讓黃花梨工藝品“走出去”?在數字經濟大潮中,鄒鴻主動求變,積極推動直播電商與傳統工藝融合,協助落地300多個直播間,讓黃花梨工藝品搭上數字快車。在推動產業發展中,他還創新多項技術并免費推廣,帶動大量人員就業創業。
談及未來,鄒鴻充滿期待:“接下來,我計劃將作品版權IP衍生開發文創產品,努力實現文化傳播與經濟效益雙豐收。將發揮‘勞模’示范作用,推動黃花梨雕刻技藝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活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