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變“留量” 特色產業富民增收
5月1日至2日下午,“日落交響 光影頌歌”2025第二屆榮山寮金沙灣日落音樂會激情上演,市民游客盡情享受這場融合自然之美與音樂靈感的盛宴。烤魷魚的鮮香、椰子水的清甜、蝦餅的酥脆……各種特色美食引得食客們駐足品嘗。特色手工藝品店中,貝殼風鈴、珊瑚擺件等滿載漁村記憶的物件,成為游客帶走的獨特紀念。
5月3日,眾多市民游客在榮山寮村游玩,暢享美好假期。 記者 楊鶴 攝
熱鬧的消費場景,讓漁村煥發出新的生機。“為期兩天的音樂會為榮山寮村吸引了上萬的客流量。”榮山寮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符德關介紹,近年來,榮山寮村蓄力發展集休閑漁業、民宿美食、海上運動、研學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漁文旅產業,走出一條以漁興旅、以旅促漁的農漁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截至目前,榮山寮村各類經營主體由2023年的3家發展到如今的35家。
古老漁村承載著深厚且多彩的海洋歷史文化。從西到東,海口漁村各美其美,市民游客暢享濱海鄉村的“慢生活”,感受“海鹽味”的自由。
美蘭區演豐鎮曲口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漁村,以盛產生蠔而聞名。5月10日正值周末,曲口村又迎來一批游客。漁船在碼頭有序排開,游客們沐浴著徐徐的海風,沿著村里的環海路漫步,還能發現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小驚喜”——一面用生蠔殼鑲嵌而成的生蠔墻,不遠處佇立著一座白紅相間的燈塔,不僅為過往漁船指引方向,也成了曲口渡口不可錯過的打卡點之一……
隨著游客的到來,曲口碼頭邊的咖啡館也開始忙碌起來。“這里原先是一個廢棄的輪渡管理處,為促進鄉村發展,村里把這塊閑置地重新設計裝修,改造為咖啡屋,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咖啡館負責人稱,周末和節假日期間游客最多,店員們常常忙不過來。
在美蘭區北港島,市民游客用手機定格美麗瞬間。記者 蘇弼坤 攝
在時代發展的宏大樂章中,鄉村正奏響一曲嶄新的旋律。今年,海口將建設14個省級和美鄉村,著力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田園風光可視度。未來,將有更多美麗鄉村成為市民游客熱衷的旅游景點,助力村民富裕、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變為實景。
記者手記
創新供給激活鄉村游“一池春水”
記者 鄺曉霞
在鄉村振興與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鄉村旅游正經歷一場深刻的供給側變革。從“千村一面”的同質化困局到“一村一品”的差異化破局,從傳統農家樂的單一業態到露營經濟、漁村音樂會再到叢林探險的沉浸式體驗,海口以創新供給激活鄉村游的“一池春水”,將鄉土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讓文化基因煥發現代生命力。
鄉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鄉村游差異化競爭的核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完善文化和旅游供給體系指明方向,以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勢必為鄉村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能。
榮山寮村深入挖掘“漁民、漁業、漁事、漁情”等特色文化元素,將“文化存量”變為“發展流量”和經濟增量;溪頭村以古琴文化為核心,建起充滿詩意的文化村落……海口各鄉村打造可感知的消費場景,實現“從拍照留念到動手實踐”的體驗升級。
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文化振興,本質上是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鄉土資源的現代價值。這需要構建“文化挖掘—產品創新—科技賦能—利益共享”的完整生態鏈,讓鄉村從“被凝視的客體”轉變為“價值共創的主體”。當游客帶走的不再只是照片,而是對土地的情感認同;當村民收獲的不只是財富,更是文化自信——這樣的文旅融合,方能真正實現“詩與遠方”的共生共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