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椰城的碧水藍天,見證了海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也成為了海口人民幸福生活圖景的動人底色。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無廢城市減碳 綠色生活加力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5-05-15 09:54

    海口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無廢城市減碳 綠色生活加力

    在“無廢小區”海口交警公寓,居民們將閑置的盆栽擺放在小區空地,將“邊角地”打造成生機盎然的綠色角落;“無廢酒店”海口希爾頓酒店通過將客房洗護用品升級為循環大瓶裝,實現年減少塑料垃圾超3噸;在“無廢農貿市場”海口五源河農貿市場,商戶將廢棄菜葉用來堆肥,顯著減少固體廢物產生……近年來,海口持續深化“無廢細胞”建設,在環保領域成績突出的社會生產生活各類組成單元不斷涌現,這些生動的“無廢”場景,正是海口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鮮活注腳。

    綠色工廠數量增加,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椰城的碧水藍天,見證了海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也成為了海口人民幸福生活圖景的動人底色。

    近日,從空中俯瞰海口灣,海碧天青,綠樹成蔭,景色清新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綠色工廠追新逐綠 激發工業動能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是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單元。今年2月,海口9家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度綠色制造名單,截至目前,海口已累計建成國家綠色工廠14家,以“綠動力”激發工業新動能。

    5月13日,記者在位于海口藥谷工業園的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看到,一盒盒快克復方氨酚烷胺膠囊等“拳頭”產品正持續不斷地完成生產下線。現場,企業負責人李運群介紹,作為2024年度國家綠色工廠入選企業之一,近年來,該企業生產車間依托生產工藝改良、老舊設備改造等措施,持續推動資源循環利用與節能低碳減排,企業綠色制造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打造綠色工廠既要做好‘減法’,也要做好‘加法’。為利用好綠色能源,我們在廠房和辦公樓頂部投入使用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年發電量可達47萬千瓦時,在創造綠色效益的同時實現節能減排。”李運群介紹,車間還為生產過程的產塵工序專門配置了除塵裝置,并委托第三方對污水站進行運營管理,實時監測污染物排放指標,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向綠而生”,是海口藥谷生產一線探索綠色轉型路徑的生動縮影。記者了解到,入選首批國家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以來,海口高新區重點在生物醫藥、可降解塑料等優勢產業實施減污降碳工程,通過建立“無廢藥企”示范標桿,統籌園區醫藥產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與“無廢藥谷”建設,目前,高新區已部署七大任務和九大重點工程項目,細化形成技術、項目、政策措施“三張清單”。

    作為綠色生產的示范標桿,“無廢藥企”如何做到增綠又增效?在齊魯制藥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項目,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為生產車間的“綠色賬本”增色不少:采用三級熱交換技術的凍干機,單臺每年可節約用電超20萬千瓦時,折算減少約60噸標準煤的燃燒排放;車間純化水制備系統完成濃水回收改造,系統回收率提高到90%,5套系統每年節約1萬余噸水……

    “項目竣工投產后,我們依托能源管理綜合平臺持續優化能源方案,有效杜絕了‘跑冒滴漏’等問題。”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華稱,目前整個車間單月總蒸汽流量相較去年已降低三成,累計節約天然氣達1萬多立方米。

    建設綠色園區離不開綠色產業的有力支撐。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海口加快打造以高新區云龍產業園和獅子嶺工業園為中心的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產業集聚地,去年12家鏈上企業創造產值3億元,同比增長68.5%;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55.4%。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環保蔚然成風

    “原來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僅為燃煤的一半!”4月29日,市民張艷在海南大唐天然氣發電工程智能控制中心參觀后感慨道。作為2025年海口首個新四類環保設施開放單位,海南大唐天然氣發電工程以“綠色能源守護者”的身份首次向公眾揭開面紗。當天上午,市民通過參觀天然氣發電機組、聆聽“清潔燃料替代傳統能源”的技術講解,感受到這座年發電量超1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站如何以“低排放、高效率”為城市發展賦能。

    5月14日,在海南大唐天然氣發電工程智能控制中心,工作人員通過電子屏幕實時了解綠電數據。

    各領域宣教合力的不斷加強,也為生態文明教育帶來了新路徑。今年4月,首屆五源河自然藝術季啟動,以“如何聆聽一條河流的心聲”為主題,開展了自然音樂演奏、河岸藝術作品導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依托多元形式深化群眾生態保護共識。“通過可見、可感的形式展現環保理念,有助于我們更加直觀地理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市民李可在參與該活動的公眾互動日后這樣說道。

    塑料袋制成的沙發、舊衣物制成的坐墊……5月14日下午,在位于海口白沙門公園的環保教育站,由各類舊物二次利用制作成的物品令人大開眼界。白沙門環保教育站站長蔣軍偉介紹,每個星期他們都會組織凈灘活動和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小課堂,越來越多的群眾在環保教育站的帶動下加入了環保行列,為綠色低碳環保貢獻力量。

    5月13日,在海口五源河農貿市場,商家為顧客提供可降解塑料購物袋。

    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將“綠色新風”吹入群眾心間,也將環保理念延伸到了椰城的每一個角落。采訪中,記者發現,像這樣響應綠色低碳理念的文明行為在海口隨處可見:商超中,不少人自帶環保袋購物,商家也會為顧客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綠地上,搭帳篷露營的人們將垃圾分類好投入對應垃圾桶;餐館里,不少用餐的顧客力爭“光盤”,并將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帶走……可以發現,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正不斷融入海口市民的日常生活。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享大美椰城

    5月13日上午,在“無廢景區”海口假日海灘,海浪拍打著細軟沙灘,市民游客在此或逐浪嬉戲、或漫步觀海。記者看到,雖然游人眾多,但海灘整體干凈整潔,不少市民游客不僅會自覺收拾好自己的垃圾,還會沿途撿拾他人遺落的垃圾并丟入垃圾桶。假日海灘景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3年該景區被評為海口首批“無廢景區”,自此,景區內不提供一切塑料制品,同時還會通過各類宣傳展板向市民游客傳遞無廢理念。

    隨著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海口市民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也在徐徐展開。

    近日,北港島的秀美風光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趕海。

    生態環境好不好,野生動物最有發言權。從“最美小鳥”栗喉蜂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留鳥、游隼等對生存環境極為挑剔的動物,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東寨港、北港島等區域,到白鵜鶘和小天鵝先后在生物監測工作中首次被發現,無一不彰顯了海口周邊水域環境持續向好的態勢。5月13日下午,記者漫步在北港島內,小鳥科普展板、候鳥觀測點、趕海小知識等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設置隨處可見,“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已成為當地村民和游客的共識。

    當前,海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各項工作,經過“流域治理”與“一河一策”相結合的治理策略,2024年,澄邁灣(海口段)、海口灣、鋪前灣(海口段)3個海灣近岸海域水質持續保持優良,4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4處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均為100%;同年,海口環境空氣質量CO濃度降至0.6毫克/立方米,創下自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在全國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排行榜上持續名列前茅;截至今年一季度,27.5萬輛新能源汽車占全市汽車保有量的21%,馬路上的“綠牌車”串聯起了一道流動的環保風景線……

    如今,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在椰城蔚然成風,城市精細化和現代化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口將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志性工程,持續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用“低碳清風”助推經濟發展。

    記者手記

    讓綠色低碳成為椰城生活新風尚

    在椰城市民的朋友圈里,藍天白云、草木蔥蘢的美景頻頻“刷屏”;游客們在社交賬號上分享的海口風景,也常是碧水繞城、清風拂面的宜居畫面。國家級美麗海灣海口灣,省級美麗海灣鋪前灣(海口段)、澄邁灣(海口段),不僅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休閑好去處,更成為了展示海口生態發展成就的靚麗名片。

    如何守護好海口的藍天白云與綠水青山?這不僅需要生產方式的轉型,也需要生活方式的轉變。

    在生產領域,當前海口的14家國家綠色工廠有力推進節能減碳的綠色轉型,“無廢細胞”也已增加至52個,這些“細胞”在各行各業中交織成網,一“減”一“加”之間,為椰城這座綠色生態家園的建設注入了不竭動力。

    在生活領域,每個人的選擇都至關重要。外賣選擇綠色包裝、出行選擇公共交通、購物選擇自備布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選擇,匯聚在一起,就能形成綠色低碳的強大力量。讓我們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讓綠色低碳真正成為椰城的生活新風尚。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黎越 王子豪 孫士杰] [編輯:楊玲]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