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近年來,海口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雙輪驅動,使產業結構變“輕”、經濟形態變“綠”、發展質量變“優”,蹚出了一條條獨具地方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
     
    海口權威新聞門戶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因地制宜做好“生態+”文章 執“生態妙筆” 繪“產業畫卷”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25-07-01 10:35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椰風海韻的環繞中,市民游客漫步于公園、海灣等地,盡情享受清新宜人的空氣;在田園牧歌般的景致里,海口舊州鎮的荷塘層層疊疊,碧綠的荷葉隨風搖曳,為昆蟲鳥類營造了理想的棲息地;在裊裊炊煙升起時,北港島上漁歌悠揚,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當地村民乘著文旅融合的東風,吃上了“旅游飯”,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近年來,海口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雙輪驅動,使產業結構變“輕”、經濟形態變“綠”、發展質量變“優”,蹚出了一條條獨具地方特色的“兩山”轉化路徑。

    5月23日,在瓊山區紅旗鎮全國秸稈綜合利用展示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向記者展示由農林廢棄物制作成的綠色有機營養土。記者 蘇弼坤 攝

    做好“生態+農業”文章 生態資源變綠色財富

    在瓊山區紅旗鎮道崇村,一家特別的“生態產品超市”將耕地、林地、宅基地等自然資源作為“商品”擺上貨架,這種創新的價值實現模式吸引了紅海度假村、花青素紫玉米產業鏈等多個優質產業項目落地。

    6月30日上午,記者走進紅旗鎮道崇村的種植基地看到,村民張映娟正熟練地操作著手扶拖拉機,對剛收割完的花青素紫玉米地進行翻耕作業。“這個月剛賣了一批紫玉米,現在要抓緊時間翻地整地,等天氣條件合適就立即播種,預計9月份就能迎來新的收獲。”她一邊操作農機一邊向記者介紹。

    這種花青素紫玉米采用有機種植方式、全程不使用農藥,全身都是寶:成熟的玉米經過精細加工,玉米粒用于制作酵素產品,玉米須則被制成瓊山福茶茶包;玉米秸稈與麥麩等五谷雜糧經過粉碎處理,制成生態飼料,用于喂養雞鴨等家禽……在道崇村,紫玉米種植已經形成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鏈,實現“治理”與“發展”的良性互動。

    隨后,記者來到爾裕村的五腳豬養殖場,場內干凈整潔,空氣中聞不見異味。養殖場負責人梁昌學正在操作飼料粉碎機,將紫玉米秸稈與麥麩等進行粉碎、攪拌,制作成豬飼料。“雖然我們養殖場的密度較大,但因為采用的是以秸稈和粗糧為主的生態飼料配方,所以沒有異味產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空氣污染。”梁昌學介紹,五腳豬養殖不僅能夠消耗紫玉米秸稈,產生的豬糞還可以直接作為有機肥料用于檳榔樹下套種的紫玉米,實現了動物糞便零外運。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4年底,依托“生態產品超市”,紅旗鎮已吸引五田家等49家企業前來投資生態產業項目,共流轉土地6255畝,整合存量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6塊共106畝,預估合作或入市價值1.8億元。去年8月,海南省第二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發布,海口瓊山區紅旗鎮搭建“生態產品超市”案例入選。

    [來源:海口日報] [作者:黎越] [編輯:陳德文]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