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明青花瓷 大明風韻遺西沙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魏希望  時間:2011-09-10 13:58:27 星期六

      海上易貨“博懷柔遠人”

      據《明史》記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共有28000余人出海,組織有序,分工明確。領導層有正使太監和副使太監。船隊人員由軍官、外貿人員、技術人員、翻譯、醫生、祭禮、工匠、水手、士兵等組成。即使現在看來,也是足夠壯觀的了。大明船隊踩風踏浪,橫渡太平洋、印度洋,直達波斯灣、紅海和非洲的蒙巴薩。前后三次(第五、六、七次航海)抵達亞丁灣。

      鄭和船隊主要依靠天文航海,也就是觀星術,同時配合羅盤指引方向。《鄭和航海圖》是我國地圖史上的杰作,記錄了自南京出發,經福州,過臺灣海峽,跨過西沙群島,抵達占城(越南中部),轉道泰國曼谷,再經馬六甲海峽,到孟加拉灣,再遠涉印度洋,從三條航路到波斯灣和亞丁灣、紅海,最遠到達非洲的蒙巴薩。航海圖對航線附近各國地理特征均有記載,并發揮中國山水畫中的透視技法,將航線途經地形形象描繪,以供船隊對照,就可以“此破浪輕萬里之勢,而問途無七圣之謎。”(張燮《東西洋卷》卷9)。

      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和成果,雖眾說紛壇,但不同于此后的西方探險家“欲求新地以自殖”(梁啟超語錄),鄭和是一個和平的使者,他的船隊雖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但并沒有攻城掠地,而是廣泛開展海外貿易,“博懷柔遠人”。

      《瀛涯勝覽》記載:“中國寶船到彼,開讀賞賜畢”,也就是外事活動結束后,“其王差頭目諭國人,皆將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別子之類,來換易纻絲、瓷器等物。”其次,海外諸國與中國進行“朝貢貿易”,也主要是此類物品。明代黃省曾所著《西洋朝貢典錄校注》,多處記錄西洋諸國向大明皇帝朝貢貿易的事情。如在“占城國第一”卷上,“永樂后,其國與諸國皆來朝貢,始定每三年一來。正統后,其國襲封,遣使行禮。其貢物:象牙、犀牛角、犀、孔雀、孔雀尾、橘皮抹身香、龍腦、熏衣香、金銀香、奇南香、土降香、檀香、柏木、燒辟香、花黎木、烏木、蘇木……”

      鄭和精神今猶然

      鄭和所到滿剌加(馬來西亞馬六甲)、古里(印度喀拉拉邦北岸卡利卡特)、忽魯謨斯(伊朗霍木茲島)諸國,為當時的商業集散地,鄭和船隊就在這些地方設點易貨。寶船一到,盛況空前,然后“充舶而歸”。

      朱棣說派遣鄭和下西洋,是“敷宣教化于海外諸番國,導以禮義,變其夷習。”其意為傳播中國文化,“厚往薄來”、廣結善緣。

      梁啟超曾評價鄭和七下西洋為“國使之光”。鄭和七下西洋,不僅以中華禮儀感化四海,也留下生擒海寇陳祖義、與爪哇(印尼爪哇島)王交涉的強國。

    (編輯:陳櫻妮)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