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一名2010級女生說,由于擔心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她大一報名參加了轉折號,上過演講口才、魔鬼訓練、企業參觀等五六節課。“覺得不像網上說的是騙子,還是有學到點東西的。”
與此同時,多名高校學生反映,學校并沒有在低年級提供較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的4年只上4節課,授課教師是學校政工干部。對職場禮儀、簡歷制作、企業人才需求等求職知識,他們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
“久經戰場的老手”和“涉世未深的新手”
所謂30萬學員中有多少人覺得被忽悠,筆者不得而知。令人奇怪的是,有協議、有交錢、有培訓,看似“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為何多年來卻屢屢被指“忽悠大學生”呢?
筆者發現,各SNS社區關于轉折號的投訴至少可追溯到2006年,媒體對該公司的批評至遲也于2006年出現,地域包括上海、山東、浙江、福建、湖南等。目前,一些報道鏈接已被刪除。
到了2011年,浙江大學2010級學生范騰龍開了集體訴訟轉折號的先河。他在學校內網CC98論壇發帖征集“受騙者”,10天就發現了50名同學。最終,47人參與訴訟,其中大一、大二學生占近8成。
但這并不是一家“黑公司”。據了解,轉折號是南京雙引號文化資訊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是黃峰。各地分支機構通常在工商部門既注冊了“雙引號某市分公司”,也注冊了“某市轉折號公司”。雙引號網站宣稱,公司還有沖鋒號、感嘆號、百分號、波浪號等品牌。不過,唯有轉折號的網站能正常訪問。
中國農業大學一位學員認為,從訪問網站起,這就是一場不公平的對話。“一邊,久經戰場的老手;一邊,涉世未深的新手。二者以師生相稱,前者隱藏了收錢的目的。”他說。
轉折號網站風格簡潔,轉載了大量職業規劃、筆試面試、簡歷網申等信息。與一般培訓網不同的是,全站沒有介紹培訓課程的類別、價格、講師及時間。網站還說,轉折號曾受中國大學生就業促進工程辦公室、學習型中國等多家政府機構扶持。
“政府背景”的印象多次傳遞給了大學生。筆者暗訪發現,今年4月,在福州轉折號,職員柯某波向前來咨詢的大學生表示:“我們有政府撐腰,直接進入學校難道不行嗎?”3月,職員錢某英在致電筆者時亦稱,“我們是半官方機構”,她的名片還印有“中國百萬大學生就業立交橋工程南京辦公室”字樣。
“百萬大學生就業立交橋工程”是中華職業教育社職業指導中心開展的一項公益性中高端人才幫扶計劃。在“2012年轉折號夏令營”的專題網頁中,該工程被表述為“中華職業教育社監督與主導,由轉折號(中國)教育機構實施”。